記者手記 |?拿村小來解教育焦慮,現實嗎?
村里目前有四個城里來的陪讀家庭,都有媽媽或是奶奶照顧,家庭住址也都在四川,大多來自小康之家,而并非大富大貴。
學區房、學位、陪讀、家校關系,這些構成城市家庭教育焦慮的元素到了鄉村也一個都少不了。
責任編輯:吳筱羽
天氣好的時候,范家小學所有學生一整個下午都待在戶外。
村里目前有四個城里來的陪讀家庭,都有媽媽或是奶奶照顧,家庭住址也都在四川,大多來自小康之家,而并非大富大貴。
學區房、學位、陪讀、家校關系,這些構成城市家庭教育焦慮的元素到了鄉村也一個都少不了。
(相關文章《“這個學校要是垮了,村子也就垮了”:一所吸引城鎮孩子入讀的川北村小》首發于2019年10月24日《南方周末》)
范天成是成都一家軟件公司的工程師,看到有城里孩子下鄉讀范家小學的新聞后,他趁著周末驅車三百公里,帶著妻子和孩子來考察這所廣元大山里的村小,但來之前,他就基本下了決心要把孩子送來讀小學。
他們來敲門時正是星期天,我和一位留守學校的老師正在生火做飯,校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貳東深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