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 | 農家子弟的故事被講了一萬遍之后
最近的《脫口秀大會》里,選手鳥鳥說了一個段子,“普通人都太低調了,不發自拍造成了幸存者偏差,使得網上都是美女的照片?!标P于農家子弟的境遇,差不多也是這個道理。
在這個說了一萬遍的議題中,關于應試教育的利弊和辯證性未曾有過足夠徹底而深刻的討論。作為苦讀的勝者,程猛保持了克制而立體的思考。
責任編輯:吳筱羽
2020年5月14日,重慶巫山縣竹賢鄉下莊村,只有兩名學生和一名老師的村小。
相關報道詳見:
采訪過程中,程猛說起自己研究的思想起點,“每個人都有(現實中)可以被歧視的地方,也都有獨特的驕傲”。這句話后來長久地在我的腦海中打轉,在與每一個農家子弟短暫交流時復現。
溺水的人拼命掙扎以求一線生機,而農家子弟接受被時代設定好的出身,選擇用驕傲和自卑、敏感與無助較勁,開始時,我就是被這一點深深地吸引。
除了不是在農村家庭中長大,我和他們幾乎有著類似的經歷。但這也不是有多巧或者多特別,只是家里窮、父母文化水平不高,孩子靠自己苦讀進入大城市,這在大量中國家庭都存在,再往前推十幾年更是如此。我還記得,幾年前剛上大學的時候,收到的知乎推薦話題總是和錢、家庭、性格、讀書、人生這些詞相關,例如“原生家庭不幸福該怎么辦”“父母總說家里窮,自己有罪惡感怎么辦”。知乎也是算法推薦。
所以,與農家子弟成才,也就是寒門出貴子相關的話題確實是老生常談,即便在城鎮人口占比達到63.89%的今天,農家子弟依舊是這個社會中重要的群體,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梁淑怡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