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偉 每個人都需要一盆薄荷丨2024青年力量
在高速競爭和倦怠襲來的時代如何尋找出口,這是當下所有人都要面對的課題。哲學學者王小偉在教研之余,借由對老物件的書寫,提示我們去審視人與物的關系,以及技術進步與真實感、幸福感之間的張力。他并非建議的提供者,但這份對日常的珍視和毫不艱澀的表達,無意中切中了社會彌漫的普遍情緒,從哲學的角度喚起了對生活的另類想象和改善的可能。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責任編輯:周建平
相關報道詳見《王小偉:生活常常擺布我,而我無法計劃她》
“假如現在有一個藥丸,吃了之后,智商可以增加到160或180。你也不用休息,不用睡。它讓你情緒保持平穩,不低落也不過分興奮。沒有副作用,不會得癌癥,可以活到100歲。你會吃它嗎?”
“我吃?!?/span>
“假如這個藥丸可以讓你永生,除非你自己決定結束它。還有一個選擇開關,你可以中途決定自己是否退出(這個機制)。你會吃它嗎?”
“我吃?!?/span>
2024年4月,在一堂有關融通創新的研討課上,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學院科技哲學教研室副教授王小偉與同學之間有過這樣的“實驗性”對話。這位同學回答之后,另一位同學站起來說,“你已經完全把自己變成了一臺人工智能機器?!蓖跣ヒ哺袊@,這幾乎就是“硅基生命”的形態。
“而人性的可愛和可貴不就在于他最本真、脆弱的部分嗎?我們會死,會痛苦,需要講笑話來擺脫乏味,需要和他人有真正的連接?!?/p>
從事技術哲學研究的王小偉并非“科技反對者”,新款手機上市立馬要搶先嘗試、睡前刷短視頻,都是他的習慣。但他也發現包括自己在內的當代人日益生活在一個技術無孔不入的環境里:技術不讓我們擁抱“日?!?,它要人去適應它的節奏,且在改變和重塑我們的思維、情感,“愛欲也在消失”。
他折算過家里所有的屏幕:90英寸投影、65英寸電視、24英寸臺式電腦,加上愛人、父親、孩子的的平板,再除以公寓的面積,發現“屏占宅比”已達10%以上。屏幕一面提供海量信息和無窮選擇,一面帶給人深層次的孤獨和意義損耗。漫長枯燥的通勤讓日常的行走消失,外賣讓好好吃飯消失,人們對物理現實越來越失去耐心,對自己越來越苛刻?!熬瓦B談戀愛、育兒,甚至上床,都有人用一套套的指南來教你,讓你格式化?!碑斘覀儽幌到y規訓的生活弄得疲憊不堪,最直接的放松和自我掌控往往又是通過買、買、買來獲得。
新冠疫情期間,帶著對技術本質的追問,王小偉開始為《信睿周報》撰寫一組有關“人與物”的專欄文章。不同于今天極易迭代的物,過去的自行車、臉盆架、擺滿照片的玻璃書桌如同時間琥珀,看著它們就能讓人想起圍繞著的共同記憶。他開始理解坐在墻根發呆、愛囤積塑料袋的老人,可以玩幾小時玩具的孩子。他指出技術哲學家伯格曼的“焦點事物”對今天的啟示:好比家庭聚餐,是一個需要投入勞動與互動的過程。而我們都可以通過找到一個你熱愛的、愿意為之投入精力的“焦點事物”來重建生活的秩序:也許是養一盆薄荷,也許是出門跑步,與人不帶目的地閑談。
這些專欄文章匯成的隨筆集《日常的深處》出版后,出人意料地激起了讀者強烈的回應和共鳴。王小偉在一個多月里上“一席”演講,錄制了十多期播客和訪談。他發現,對單向度生活的審視,對擺脫懸浮狀態的渴望,如此普遍。與此同時,也有人認為王小偉的觀點只不過是對“田園風和懷舊”的鼓吹,無甚新意。
“陽光之下確無新事?!睂ν蝗缙鋪淼臒岫群头错?,王小偉保持了自知與清醒。
“在思考這些之后,我過上良善生活了嗎?并沒有。我做不到對電子產品的戒除,也沒有田園夢,從未想回到過去。哲學就是如鯁在喉,持續地制造不適感、他者性和否定性。哲學從不提供標準答案,但哲學可以使我們在當下保持開放的向度,這一點至關重要?;氐饺粘?,就是呼喚身體的體驗、心靈的沉浸和真實的交流,如此生命才不會將就?!?/p>
南方人物周刊“青年力量”始自2005年,是由主流媒體發起的年度青年菁英人物策劃,旨在尋找在各專業領域中有杰出表現的青年代表。 “2024青年力量”由南方人物周刊發起、青島啤酒特別支持,以“講究不將就”為主題,將集結來自文化、藝術、體育、演藝、音樂、商業等領域的青年代表,詮釋以熱愛突破迷茫、用堅守戰勝浮躁的不將就人生。
校對:趙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