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存款為何大搬家?國債及大資管熱銷,提前還貸潮持續
過去一年,廣東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全國占比呈趨勢性下降。廣東貸款余額變化與全國同期變化趨勢基本一致,但廣東金融機構新增信貸更聚焦國家戰略。
存款去哪兒了?僅廣東轄內一百多家法人銀行銷售的大資管產品規模就接近1萬億元。
責任編輯:謝艷霞
金融是實體經濟晴雨表,存貸數據變化折射實體經濟的冷暖。2024年上半年,金融第一大省廣東的信貸數據有何新現象?
2024年7月31日下午,中國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在金融運行形勢新聞發布會上披露:截至6月末,廣東本外幣貸款和存款余額分別為28.3萬億元和35.7萬億元,同比增長分別為6.3%和2.2%。
廣東存款增速為何顯著低于貸款增速且創下年內新低?中國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相關負責人解釋稱,主要是投資渠道更加多元化,購買長期國債和各類資管產品增多,存款分流較為明顯。
上述人士進一步向南方周末獨家透露,2024年上半年,廣東企業和居民單位踴躍投資國債及8種主要資管產品。其中,通過廣東境內一百多家法人銀行實現投資規模近萬億元人民幣。與此同時,廣東居民單位“提前還貸”潮仍在延續,顯示廣東居民單位的資產和負債結構調整仍在進行中。
全國占比下降
廣東既是全國經濟第一大省,亦是金融第一大省。公開數據顯示,廣東經濟體量約占全國1/10。與之相對應,廣東存貸款規模亦占全國1/10左右。
2023年上半年,無論同比還是與當年年初相比,廣東本外幣存貸款余額增速均明顯快于全國水平,對全國銀行業存貸款規模增長起到了正向拉動作用。
?這一局面在2024年上半年是否有所變化?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根據中國人民銀行最新公布的信貸數據測算發現,截至6月末,廣東本外幣存貸款余額分別占全國的11.83%和11.08%,分別較年初下降0.27和0.15個百分點,同比則分別下降0.44和0.21個百分點。這表明,過去一年,廣東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全國占比呈趨勢性下降。
這一趨勢性變化的直接原因是什么?依據人行最新披露的本外幣存貸款數據測算可見,2024年上半年,廣東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和貸款增速均低于全國金融業整體水平,也低于2023年廣東省同期水平。
?
更聚焦國家戰略
在全國占比呈下降趨勢的背景下,廣東信貸投向有何特別之處?
南方周末曾對廣東金融業2024年一季度數據進行過專門研究(詳見《全國十分有其一, 揭秘廣東首季信貸數據背后的變與不變》)。一季度,廣東在新增貸款高達1.1萬億元的同時,同比少增2353億元。進入二季度,廣東新增貸款同比少增情況仍然在延續,4月份貸款余額環比出現罕見負增長。
?
2024年5月,中國人民銀行機關報《金融時報》首度披露,一季度國家統計局對金融業增加值的核算方式進行了優化調整,從過去主要參考貸款余額指標轉變為主要參考利潤指標。此舉旨在為金融數據“擠水分”“去虛胖”,商業銀行月末、季末存貸款余額考核壓力明顯減輕。
廣東信貸在“擠水分”?支持實體經濟更有效率?對此,中國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相關負責人向南方周末表示,廣東上半年貸款余額變化與全國同期變化趨勢基本一致,但廣東金融機構把新增信貸更加聚焦于國家戰略和實體經濟需求。
中國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披露的數據佐證了這一點。2024年6月末,廣東銀行業對實體經濟發放的本外幣貸款增加1萬億元,占社會融資規模增量比重逾2/3。其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和高技術制造業中長期貸款余額分別同比增長22%和15.6%、綠色貸款和普惠小微貸款余額同比增長26.7%和14.3%。四項貸款余額均顯著高于同期6.3%的貸款增速平均水平。
?
超長國債往往數分鐘售罄
廣東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增速不僅低于同期貸款增速,也創下年內最低水平。其中,僅6月單月,廣東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環比負增長近1600億元;4月單月,廣東金融機構的本外幣存款環比負增長更高達7300億元。
受其影響,廣東金融機構6月末本外幣存款增速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也大幅低于廣東2023年同期。特別是第二季度,存款增速與全國平均水平的差距呈明顯放大趨勢。
?
存款搬家去向何處?中國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有關負責人表示,上半年存款增速較低背后,主要是投資渠道更加多元化,購買長期國債和各種資管產品增多,存款分流較為明顯。
截至2024年6月末,財政部累計發行了6期次超長期特別國債,總規模超過2000億元。南方周末從廣東多家大型商業銀行了解到,廣東企事業單位和居民對超長期特別國債認購較為踴躍;有部分商業銀行反饋,其獲配的超長期特別國債額度往往在開售后數分鐘內就告售罄。?
存款不僅僅流向熱銷的國債。中國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相關負責人還向南方周末稱,從監測情況看,包括銀行理財、基金資管、?券商資管、?信托資管、?私募基金、?期貨資管計劃和?保險資管計劃等在內的大資管產品在2024年上半年整體銷售情況良好。其中,僅廣東轄內一百多家法人銀行上半年相關產品銷售規模就接近1萬億元。
未發現大規模資金空轉跡象
在存款利率持續走低的情勢下,國債和上述大資管產品熱銷顯著分流了商業銀行的表內存款。這是否意味著影響商業銀行經營業績的“存款定期化”現象已有效緩解?
該人士認為,大資管產品熱銷本質上是儲蓄存款從商業銀行表內向表外的“搬家”行為。表面上,商業銀行的定期存款規模增速可能因此而放緩,但同時銀行表外業務規模和成本也在相應增加。與此同時,表內存款增速下降也會進一步加劇商業銀行之間的存款競爭。因此,大資管產品熱銷,將對商業銀行的管理能力、風控能力和業績構成較為復雜的考驗。
針對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暢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避免資金沉淀空轉”問題,中國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相關負責人表示,從上半年廣東金融數據看,沒有發現存在銀行體系大規模資金空轉的跡象。
校對: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