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不漂綠又不沉默?丨“中國漂綠榜(2023-2024年)”解析

綠色行動不只是營銷的賣點,更逐漸成為產品的底色。政府對綠色產品的態度正逐漸從優惠鼓勵變成強制要求?!胺雌G”的規則也隨之加嚴,漂綠的代價正從道德譴責轉向法律監管。如何既“反漂綠”又不讓企業陷入“綠色沉默”,成為關注焦點。

與監管并行,“漂綠”相關的學術研究也越來越多。在近年發表的45篇論文中,研究往往從數據入手,用企業宣傳和實際表現的偏差定義“漂綠”。

從投訴到集體訴訟,反漂綠的手段正越來越多樣化。越來越多消費者和媒體加入反漂綠行動,他們的關注點更生活化,聚焦服飾、飲料等日用品。

責任編輯:汪韜

當漂綠開始實實在在影響消費者,監管部門不再袖手旁觀。2022年以來,反漂綠的監管正加速落地。 (農健/圖)

洪災、高溫、山火、干旱……放眼全球,極端天氣頻發引發的災難事件正令人錯愕。

2023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世界氣象組織報告顯示,全球近地表平均溫度比工業化前水平高1.45℃(±0.12℃)——這幾乎達到了《巴黎協定》1.5℃的溫控目標。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人類的行為正炙烤著地球?,F在如不采取行動,2023年只會是一個災難性未來的預演。

盡管氣候變化懷疑者仍在,消費者尤其年輕人對于綠色、可持續產品更加青睞,但難題也同時襲來:綠色產品越來越難識別。企業會不會說一套做一套,言行不一致從而變成“漂綠”?

綠色行動不只是營銷的賣點,更逐漸成為產品的底色。政府對綠色產品的態度正逐漸從優惠鼓勵變成強制要求?!胺雌G”的規則也隨之加嚴,漂綠的代價正從道德譴責轉向法律監管。如何既“反漂綠”又不讓企業陷入“綠色沉默”,成為關注焦點。

1 趨勢

1.1 監管加嚴

漂綠的監管最早可追溯到2008年。新加坡廣告標準局發布了《新加坡廣告行為準則》,對“更環?!薄案h境友好”等聲稱提出了實證要求。

2010年,英國廣告標準局(ASA)發布了《英國非廣播廣告和直接及促銷營銷準則(第十二版)》,對“更綠”“更環境友好”等聲稱進行了規定。

當漂綠開始實實在在影響消費者,監管部門不再袖手旁觀。2022年以來,反漂綠的監管正加速落地。

法國在2022年通過法令,規定企業若在廣告中聲稱其產品或服務是“碳中和”“零碳”“100%抵消”等詞匯,需要公開報告,以描述被宣傳產品或服務的碳足跡,否則禁止如此宣傳。

2023年12月,澳大利亞競爭和消費者委員會(ACCC)發布《提出環境聲稱 商業指南》,提出企業環境聲稱要遵循“宣傳要有證據支持”等8個原則。

2024年2月,歐盟通過了《歐洲議會和理事會第2024/825號指令》,對企業漂綠進行了全方位約束:禁止展示不基于認證計劃或不是由公共機構建立的可持續發展標簽;禁止基于碳抵消,聲稱產品在溫室氣體排放方面對環境具有中性、減少或積極的影響等。

歐盟和澳大利亞的監管政策并非一時興起,而是基于調查結論。

2023年3月,澳大利亞ACCC公開了對247家企業的綠色聲稱調查結果,涉及能源、服飾、外賣、美妝等行業,發現57%的企業有“漂綠”的嫌疑,企業要么環境聲稱模糊,要么無法提供充足的證據,要么做了虛妄的、毫無計劃的承諾等。

2023年7月,歐盟委員會發布《歐盟環境聲稱清單和可靠性評估最終報告》,調查團隊用是否準確、清晰和可以被實證等原則,評估了15個國家的150個環境聲稱,包括航空、金融服務、紡織等行業。發現其中80個可能具有誤導性,即可能“漂綠”,占比高達53.3%。

加拿大、英國、韓國等2023年以來也修訂和發布了與漂綠相關的法律法規或標準指南。

2024年4月,中國國家認監委發布的《關于明確直接涉碳類認證規則備案要求的通知》要求,碳中和類應當遵照的原則是,以自主碳減排策略為主,有效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再通過碳抵消方式,中和無法避免的排放量。這對漂綠重災區——碳中和認證提出了更為嚴格、明確的要求。

1.2 處罰增多

隨著監管規則的完善,執法也正逐步加嚴。

歐洲:航空業為重災區

截至2024年3月,英國廣告標準局(ASA)共作出并公開了32份針對“誤導性環境聲稱”的裁決,7份裁決發生在2021年前,25份發生在2022-2023年;14份裁決涉及企業氣候聲稱;7份裁決涉及航空業。

例如2023年7月,漢莎航空在谷歌上投放了一則付費廣告,提到“以更可持續的方式飛行”。2023年12月,英國ASA認為此廣告有誤導。(詳見《中國漂綠榜2023-2024年》)

2024年4月,參考《不公平商業行為指令》,歐盟委員會等機構向20家航空公司發出信函,列舉了幾種可能有誤導性的綠色聲稱:

誤導消費者認為,付費支持碳抵消或支持使用可持續航空燃料可以減少或完全抵消二氧化碳排放;使用“可持續航空燃料”(SAF)但不作解釋;絕對使用“綠色”“可持續”或“負責任”等術語;聲稱公司正在努力實現凈零排放等,但沒有具體目標和行動;提供航班“碳排放計算器”,但未提供足夠的科學依據證明計算是否可靠。

前述的《歐洲議會和理事會第2024/825號指令》對碳抵消的要求更嚴,將于2026年正式實施。

有學術研究對18家歐洲航空公司提出的自愿碳抵消聲稱的真實性、可驗證性和一致性進行了驗證,發現這些碳抵消計劃要么普遍低估了飛行的實際排放量,要么沒有觸及航空公司的核心排放,即抵消量占航空公司的總排放不足1%甚至更低,具有明顯的漂綠特征。

航空業的漂綠風險不只在歐洲。

比如,根據國航提供的“凈享飛行”服務,以上海-北京的經濟艙為例,乘客碳抵消僅需支付約10元。(詳見《中國漂綠榜2023-2024年》)

有學術研究認為,航空業普遍“漂綠”是為了逃避氣候危機的壓力。

據國際能源署數據,2022年全球航空業總碳排放約8億噸,遠高于2050年2.1億噸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