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金融榜:35家險企,誰對“綠色”更上心?

壽險業測評指標體系共有五大維度,22項子指標,測評對象擴大至20家;首度設置財險業指標測評體系,同樣設有22項子指標,測評對象包括15家財險公司。

20家壽險公司得分離散程度較高,最高分與最低分相差超50分。壽險公司與財險公司“環境績效”維度得分普遍偏低。

保險行業ESG報告越來越規范,但距“科學、統一、可量化”標準仍有較大差距,而且普遍缺乏第三方鑒定。

責任編輯:豐雨

中國保費規模已連續7年位居世界第二,僅次于美國。保險業的“純綠度”是否依隨保費規模而逐級上了臺階?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綠色保險業務保費收入達2298億元,占行業總保費的比例為4.5%。

相較而言,保險資金在綠色產業的投資更顯著提升。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數據顯示,2023年,保險資金綠色投資余額達1.3萬億元。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統計發現,截至2024年6月,保險資金可運用余額約30.87萬億元。

顯而易見,盡管綠色保費“逐級而上”、保險投資“大步前行”,但保險行業的綠色金融仍處于初級階段,無論是相關規則還是綠色保險的定價和風控能力均尚待完善。

哪家保險公司對“綠色金融”更“上心”?哪家保險公司的“綠色”純度更高?

為順應市場之變和監管關切,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對2023年“金標桿—中國新金融競爭力榜之壽險業綠色金融榜”指標評價體系進行了大幅優化和調整,并將測評對象由原來的9家壽險公司擴展至20家。與此同時,首度設置了“中國新金融競爭力榜之財險業綠色金融榜”指標評價體系,并對15家財險公司進行測評。

基于客觀、科學、透明及公允原則,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以各保險公司2023年ESG報告、社會責任報告為主,以2023年報或年度信息披露報告為輔,對上述35家保險公司進行測評。歷時4個月,制作“2024年金標桿——綠色金融榜之壽險”和“2024年金標桿——綠色金融榜之財險”初榜。

9月起,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將在此初榜基礎上增加或替換保險公司2024年上半年數據并對相關指標得分進行更新,還將對被測評保險公司進行深度問卷調查和實地走訪或線上調研。與此同時,將遴選相關領域權威專家組成專家評審團進行獨立打分評選。

在上述三項分值各占一定權重的基礎上,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將制作并發布“2024年——保險綠色金融榜”。

產壽險各有五大維度?22項子指標

此次測評對象與2024年保險效能提升榜相同,仍由規模較大的20家壽險公司和15家財險公司組成。(詳見:《保險效能提升榜:35家險企,誰更有長跑能力?》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查閱35家保險公司ESG報告、社會責任報告披露情況發現,保險業對ESG重視程度較高。

社會責任報告與ESG報告同中有異。雖然二者均關注企業可持續發展,但社會責任報告側重的是公司社會責任,而ESG報告更注重評估公司的投資價值和商業風險。形式上,ESG報告披露定量指標更多,可比性更強。為便于計算,此次測評未嚴格區分ESG報告與社會責任報告。

35家保險公司中,僅5家未披露獨立的ESG報告,也沒有披露獨立的社會責任報告。其中,壽險兩家,分別為中銀三星人壽和中意人壽;財險三家,分別為國壽財險、英大財險和國任財險。

除此之外,還有6家壽險公司與6家財險公司因同屬于一家保險控股集團而共用一份ESG報告或社會責任報告(詳見下圖)。在實際測算中,部分指標可能因取用集團口徑而導致一定的誤差。

?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中國人壽與國壽財險同屬于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但中國人壽在ESG報告中明確表示其ESG報告僅包括壽險部分,因此國壽財險并未取用中國人壽集團的ESG報告數據。

為順應市場和監管之變及鑒于非上市保險公司信息披露相對欠缺的現實,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對2023年相應榜單指標評價體系進行了大幅優化和調整。(詳見:《綠色金融榜:哪家銀保機構的“綠色”更純凈?》

此次測評增加了一級指標“科技賦能”,并更換了四個一級指標的名稱,與保險公司ESG報告中重大議題保持一致。如原一級指標“經濟績效”被調整為“經營管理”,“社會績效”被調整為“社會責任”。

為什么新增“科技賦能”?一方面,險企進行數字化轉型多年,另一方面,科技助力綠色金融發展的重要性亦引起有關部門和金融監管機構的重視。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注意到,近期國家部委對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推進加快。8月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聯合印發 《關于進一步強化碳達峰碳中和標準計量體系建設行動方案(2024—2025 年)》。8月18日,科技部等九部委聯合印發《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方案 (2022—2030年)》。更早的4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聯合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門已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綠色低碳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吨笇б庖姟饭膭罱鹑跈C構和企業運用大數據、金融科技等技術手段為碳核算工作提供技術支撐。

與此同時,二級和三級指標亦所有增減。在新指標評價體系中,二級指標達十五個,同比增加6個,三級指標也由原來的14個增至22個。以“公司治理”為例,增加了二級指標“風險評估”和“信息安全和AI治理”,刪除了二級指標“可持續發展重要性議題”和“ESG評級”。

如何設置新指標體系?遵照可比性原則,在參照政府部門、金融監管機構和證券交易所的各項規定及要求基礎上,同時考慮數據的可得性和一致性。

優化之后的新壽險綠色金融榜指標體系由5個一級指標、15個二級指標和22項三級子指標構成(如下圖所示)。為方便計算,所有指標總權重設置為100%,并將在年度總榜中按相應比例折算。

?

慮及非上市保險公司對環境績效披露不足的現實,從可比性角度出發,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刪除了原指標評價體系中的人均汽油使用量指標,并降低了環境績效的整體權重,由25%調整為20%。

同時,將用電量和用氣量兩個二級指標合并為“能源消耗”一個二級指標,旨在與保險公司ESG報告披露項保持一致。以平安人壽為例,平安人壽與平安產險共用母公司中國平安的ESG報告。在該報告中,“能源消耗”被分為直接能源消耗和間接能源消耗。其中,人均汽油使用量和人均天然氣使用量同屬于直接能源消耗指標,而人均用電量為間接能源消耗指標。其他險企亦有類似的處理。

保險行業并不屬于重污染行業,因此直接能源消耗量相對較低,而間接能源消耗量相對較高,比如用電等。在刪除人均汽油使用量指標后,“能源消耗”由一個直接能源消耗指標和一個間接能源消耗指標構成,環境績效指標結構亦顯得更加均衡。

事實上,在保險行業,用紙量等固體廢棄物指標亦十分重要,但由于各公司對用紙量披露口徑不一,本次測評暫未納入。

兩個評估體系有異同

財險指標評估體系與壽險評估指標體系存在異同。兩者的一級和二級指標完全相同,但三級指標略有差異。

?

指標名稱不同。以二級指標“經營能力”子指標為例,在財險中,“綜合成本率”取代了原三級指標“近三年平均綜合投資收益率”。這并非意味著投資能力對財險公司不重要,只是“綜合成本率”更能反映財險業務特點。

指標權重不同。以三級指標“綠色保險保額”為例。在壽險中,該指標占比為2%,而在財險中,該指標占比為5%。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調研時發現,綠色保險產品以財產險為主,而人身險產品較少。

原中國銀保監會2022年發布的《綠色保險業務統計制度的通知》顯示,綠色保險是指保險業在環境資源保護與社會治理、綠色產業運行和綠色生活消費等方面提供風險保障和資金支持等經濟行為的統稱。這也是官方首次對綠色保險進行定義。

在實踐中,環境污染責任保險是典型的綠色保險產品,而雇主責任保險和企業財產保險等險種必須是服務對象為綠色企業或項目時才可被統計為綠色保險。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調研發現,中國人壽的綠色保險產品更偏向人身險。如在中國人壽ESG報告中披露的針對電動車騎行者的“鑫騎寶”綜合保障計劃、為護林人員提供的人身意外險等。而平安人壽則推出紅樹林碳匯指數保險、古樹名木保險和新能源汽車三電延保等綠色保險產品。這些產品均為財產險產品。出現這種偏差的原因即前面提到的平安人壽與平安產險共用母公司中國平安的ESG報告。在該報告中,還包含平安銀行。

因此,從可比性角度考慮,降低了壽險指標體系中“綠色保險保額”指標權重,并賦予中國人壽滿分。

環境績效得分整體偏低

哪些壽險公司的綠色純度更高?

壽險綠色金融榜顯示,20家壽險公司得分離散程度較高,最高分與最低分相差超50分。平安人壽是唯一一家得分過70分的壽險公司。具體名次而言,平安人壽居于榜首,人保壽險緊隨其后,太平人壽位列第三。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認為,這三家公司排名靠前有共用集團口徑因素。在實際測算過程中,從鼓勵信息披露角度計分,對于其他險企的模糊披露數據亦相應賦值,與完全不披露的險企拉開分差。

?

從環境績效(E)、社會責任(S)和公司治理(G)三大細分維度觀察,20家壽險機構在環境績效維度得分最低,平均分僅有4.48分。得分最高的是公司治理維度,平均分為13.53分。而社會責任維度平均分為12.25分。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調研發現,壽險公司對ESG重視程度較高。在披露獨立ESG報告的壽險公司中,多數已形成“戰略層——管理層——執行層——實踐層”四層管理架構。?

但從重要性議題角度觀察,壽險公司更重視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以平安人壽為例,在13個重要議題中,有5個核心議題,但均未涉及環境績效。在平安人壽的排序中,環境績效議題“氣候變化與碳中和”僅為重點議題。再如中國人壽,共有19個重要性議題,但5個核心議題同樣未涉及環境績效。

進一步研究發現,盡管中國人壽有四個維度得分均進入前五,但受累于環境績效較低的得分而總排名未入三甲。其中,中國人壽經營管理維度得分第一,社會責任和科技賦能維度均列第二。

除中銀三星人壽和中意人壽未發布獨立ESG報告的壽險公司外,泰康人壽、國華人壽、建信人壽、農銀人壽和長城人壽因環境績效披露口徑不一或未披露而失分。其中,前四家壽險公司均披露的是社會責任報告,對環境績效披露不足。而長城人壽雖發布了ESG報告,但部分指標缺失,如溫室氣體排放量等。

普遍缺乏第三方鑒定

與壽險公司榜單不同,財險綠色金融榜則無一家得分超過70分,得分超過60分的也僅有兩家。前三名依次為人保財險、平安產險和眾安在線。

與平安人壽和平安產險相似,人保財險與人保壽險也共用母公司中國人保的ESG報告。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注意到,這二者在“信披質量”維度得分較高,人保財險和平安產險在該維度均獲得滿分,也是僅有的兩個滿分。這點在壽險榜亦有體現,平安人壽和人保壽險在該項亦獲得滿分,此外友邦人壽也獲得滿分,但因披露口徑不一在其他項失分。

眾安在線因規模小、科技屬性強,在環境績效中表現優異,獲得滿分20分。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對比發現,在此次測評的中小規模財險企業中,眾安在線是唯一披露ESG報告的公司。這可能與眾安在線是上市公司因而執行更嚴格信息披露有關。

?

同樣從ESG三大細分維度觀察,與壽險類似,15家財險公司在環境績效維度得分較低,而在公司治理維度得分最高。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調研發現,僅有7家財險公司披露環境績效數據,這或與非上市財險公司多以披露社會責任報告有關。

?

值得重視的是,不論是財險還是壽險,ESG報告均鮮有獲得第三方鑒定。去除共用母公司ESG報告干擾后,僅有平安人壽、人保財險、陽光產險和友邦人壽四家的相關報告獲得第三方鑒定。第三方鑒證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ESG報告淪為“形式主義”,“漂綠”現象時有發生。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調研發現,其他行業同樣存在這種現象。W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2日,A股上市公司中共有2150家單獨披露了2023財年ESG報告,披露率高達40.3%。而同期,A股ESG報告鑒證率僅有7%。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認為,標準規范的模糊是這種現象的根源所在。作為“五篇大文章”之一,保險業綠色金融有望進入加速期,ESG報告的重要性亦會不斷提升。從信息披露角度觀察,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對比發現,保險行業ESG報告規范度正在不斷提高,但距離“科學、統一、可量化”標準仍有較大差距。

2024年上半年,上交所、深交所和北交所相繼出臺可持續發展相關信息披露指引,對披露主體、披露框架、披露內容、披露議題和過渡期進行具體安排,預計ESG報告規范度有望進一步提升。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