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第三次同日宣布“雙降”意味著什么?

同一天宣布降準降息此前在歷史上僅有兩次,分別是2008年12月22日和2015年8月25日。

“雙降”的經濟邏輯在于逆周期政策在面臨外部沖擊時需要進一步加碼以提振內需,而低通脹環境也提供了充分的政策空間;近期美元走弱,人民幣匯率走強,外匯市場處于流入狀態,這為進一步貨幣寬松提供了契機。

“央行流動供給主要還是平衡增長、通脹以及宏觀審慎的需要,倒不在于工具的限制?!?br />
債券市場“科技板”相關政策和準備工作已經基本就緒。

責任編輯:豐雨

2025年5月8日起,中國人民銀行(下稱“央行”)下調政策利率0.1個百分點。這是央行年內首度下調政策利率。

此前一天,2025年5月7日上午,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央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下稱“金融監管總局”)和中國證監會“一把手”就“一攬子金融政策支持穩市場穩預期”介紹有關情況。其中,央行宣布推出三類10項貨幣政策措施,金融監管總局宣布近期將推出8項增量政策。尤為令市場關注的是,央行當天同時宣布降低政策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查證發現,這是央行繼2008年12月22日和2015年8月25日之后第三次同日宣布下調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更是近10年來首次同日宣布“雙降”。與此同時,債券市場“科技板”、科技創新債券風險分擔工具和科技保險共保體等多項支持科技創新的金融政策在此次發布會上集中披露,亦引發市場高度關注。

多家大型金融機構首席經濟學家、金融機構資深從業人員和知名高校金融學者接受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調研時表示,較之2024年9月24日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推出的一攬子政策,此次新推出的一攬子金融政策是貫徹落實既定部署和政策尤其是4月25日中央政治局會議的要求,也是應對外部環境急劇變化的不確定性的形勢需要。

十年來首次同日官宣“雙降”

此次發布會上,央行行長潘功勝首先發布了央行新推出的三類共10項貨幣政策,被市場稱為“十箭齊發”。其中,降低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和下調政策利率0.1個百分點最受關注。央行官網隨后發布的公告顯示,5月8日起下調政策利率0.1個百分點,5月15日起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潘功勝表示,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預計將向金融市場提供長期流動性約1萬億元,下調政策利率0.1個百分點預計將帶動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隨之下行0.1個百分點。

?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統計研究發現,同一天宣布降準降息在歷史上僅有兩次,分別是2008年12月22日和2015年8月25日。其中,第一次是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的沖擊,通過降準降息增加市場流動性,刺激經濟增長;第二次則是經濟結構轉型期為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而采取的重要貨幣政策舉措。

“雙降”作為貨幣政策寬松的典型舉措,其直接釋放大量流動性對資本市場具有重大影響,因此歷史上兩次“雙降”一般會選擇在資本市場非交易時段發布。但此次發布會選擇滬深股市開盤交易前開始,并一直持續至中午11點結束,亦屬罕見。

需要指出的是,政策利率調降之后,市場預期,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將按慣例于20日起隨之調降。調整后新的貸款利率只針對新發放貸款,而存量貸款的重定價通常要遲至2025年1月份。降息也將對商業銀行的凈息差、營收和利潤等構成新的挑戰,對此潘功勝在發布會上也透露,將通過利率自律機制引導商業銀行相應下調存款利率。

在支持實體經濟的同時,商業銀行如何通過技術賦能實施精準定價、如何維持適當的盈利能力以實現可持續發展,亦是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在調研時發現的商業銀行自身和學界關注的焦點之一。

人民幣走強提供“雙降”契機

同日宣布“雙降”同時,央行還階段性把汽車金融公司和金融租賃公司的存款準備金率從目前的5%降至0,并降低所有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利率0.25個百分點。數量型政策、價格型政策和結構型政策齊發,規模和力度均為2024年9月份以來最強。

央行為何選擇此時出手?

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田軒對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稱,此時宣布“雙降”政策,是基于當前宏觀經濟形勢和金融市場的綜合考慮。從宏觀經濟角度來看,是為了應對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加大、經濟增長放緩、投資和消費不振的壓力;從金融市場角度看,可以提供充裕的流動性,降低市場波動風險,穩定市場預期,推動金融資源更高效配置,助力實體經濟恢復活力。

“‘雙降’并不意外。實際上,央行給出適時降準降息的前瞻性指引的時間已經不短,5月份降準、二季度降息均在預期之內?!被ㄆ旒瘓F董事總經理、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余向榮向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分析稱,“‘雙降’的經濟邏輯在于逆周期政策在面臨外部沖擊時需要進一步加碼以提振內需,而低通脹環境也提供了充分的政策空間?!彼J為,“央行之所以覺得現在是合適的時機,至少有兩方面的考慮:其一,4月底中央政治局會議對穩增長政策進行了部署,需要及時落地,這也是提振市場預期的需要;其二,近期美元走弱,人民幣匯率穩定,外匯市場處于流入狀態,這為進一步貨幣寬松提供了契機?!?/p>

“存準”是否見底?

存款準備金率還有多大調降空間?

中國的存款準備金制度始于1984年,并自1985年首次通過調整存款準備金率進行宏觀經濟調控,迄今恰滿40年。此次是央行第68次調整存款準備金率,也是第32次下調該項貨幣政策工具。此次調整后,大型銀行和中小金融機構的存款準備金率分別為9%和6%,整體存款準備金率平均水平將從6.6%降至6.2%。與歷史上的存款準備金率水平相比,大型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已較歷史高位降低近60%,中小金融機構的存款準備金率已降至歷史最低水平。

?

逼近歷史低位的存款準備金率工具是否還有調降空間?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恒向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稱,中國整體存款準備金率距離6.0%的歷史低位尚有空間,且與主要經濟體仍存在明顯差距,未來或可進一步下調1-2個百分點。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查證,存款準備金率政策并非中國獨有,也并非所有國家都施行。在施行存款準備金率政策的主要經濟體中,美國和歐盟分別為0和1%,主要新興經濟體約5%,而英國、日本和澳大利亞等國甚至沒有相關制度安排。

“美國的0和歐盟的1%也表明,較低的準備金率并不會導致金融系統不穩定?!碧镘幭蚰戏街苣┬陆鹑谘芯恐行难芯繂T表示,“中國和歐美在經濟結構和發展階段上存在差異,在貨幣政策工具上也有所不同。中國需綜合考慮金融穩定、通脹控制等多重因素,進行審慎決策。繼續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確實能夠釋放更多流動性,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但另一方面,過低的存款準備金率可能會限制央行對流動性的調控能力,增加流動性風險?!?/p>

“傳統的存款準備金率進一步下調仍有空間,但空間在減少?!庇嘞驑s也認為,中國不會施行美國的零準備金制度,較為合意的準備金率下限可能在5%左右?!邦A計今年準備金還會再降50個基點,但往后進一步下調的空間不太大?!彼瑫r強調,“降準空間收窄并不意味著央行投放流動性的空間受限。央行2024年推出了買斷式逆回購,重啟了國債買賣,2025年3月份改革了MLF利率招標方式。這些都是有力的流動性投放工具,操作空間很大。從這個意義上說,央行流動供給主要還是平衡增長、通脹以及宏觀審慎的需要,倒不在于工具的限制?!?/p>

科技金融多箭齊發

科技興國已是國策,科技金融位列金融“五篇大文章”之首。

在此次發布會上,“一行一局一會”的“一把手”均披露了有關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多條最新政策舉措,鼓勵提升科技企業直接融資。其中,央行將創設科技創新債券風險分擔工具,支持股權投資機構未來在債券市場“科技板”發行長期限的債券融資;中國證監會則會優化科技創新債券發行注冊流程,完善增信支持,為科創企業提供全方位、“接力式”的金融服務;金融監管總局則將發起設立金融資產投資公司(簡稱“AIC”。相關報道詳見《銀行系股權投資擴圍提速,容錯機制如何置換信貸文化?》)的主體擴展至符合條件的全國性商業銀行,其中首張擴圍“門票”已于當天下午花落興業銀行。

其中,債券市場“科技板”、科技創新債券及其風險分擔工具是“一行一局一會”與科技部等部門攜手打造的最具“含金量”的系列科技金融創新政策。潘功勝在發布會上透露,債券市場“科技板”相關政策和準備工作已經基本就緒,未來將支持金融機構、科技型企業、股權投資機構這三類市場主體發行科技創新債券;從科技創新債券發行意愿的情況看,市場各方響應非常積極,目前有近100家市場機構計劃發行超過3000億元的科技創新債券,預計后續還會有更多機構參與。

與此前相比,此次發布會在該項創新政策上有哪些新突破?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向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分析稱,5月7日央行與中國證監會聯合發布公告,從產品體系、配套機制和風險分擔等維度全面升級科技創新債券市場。首先,拓寬發行主體至金融機構、科技企業及股權投資機構,允許募集資金用于貸款、股權投資和并購等多元化場景;其次,優化發行流程,鼓勵靈活設置長期限債券條款,簡化信息披露并創新信用評級體系;再次,完善風險分擔工具,鼓勵地方提供增信支持。明明還認為,針對科創債的系列政策組合拳“有助于精準破解科創企業融資痛點”,一方面,通過增信機制降低中小科技企業發債門檻,以長期限債券匹配研發周期,流動性支持措施(如納入基準做市品種)增強二級市場吸引力;另一方面,科創債有望成為“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的核心樞紐。

田軒則稱,與其他國家支持科技企業融資的債券政策相比,在政策力度上,央行提供低成本再貸款資金,專門用于購買科技創新債券,更加直接有力;且央行通過與地方政府、市場化增信機構等合作,形成多層級風險分擔機制,具有更強的帶動作用;在覆蓋范圍上,不僅覆蓋了科技創新企業,還涵蓋了股權投資機構,幫助其拓寬了融資渠道,并促進股權融資市場與債券市場的良性互動;在針對性上,政策創新緊密圍繞科技創新企業的融資需求,覆蓋更多初創及成長期科技企業,精準解決融資難題。

田軒認為,系列政策預計會對科技企業融資環境帶來實質性改善,進一步拓寬科技企業的融資渠道,降低科技企業的融資成本,顯著提升科技企業的融資可獲得性和成本優勢,提高其融資效率,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升級。

8年首家AIC牌照落地

對于此次新發布的一攬子金融政策,作為市場主體的金融機構有何反應?

金融監管總局局長李云澤在發布會上表示,支持符合條件的全國性商業銀行設立金融資產投資公司,近日即將陸續批復?!敖裉煳覀兙蜁鷱鸵患?,推動加大對科創企業的投資力度?!碑斕煜挛?,金融監管總局官網發布信息顯示,批復同意興業銀行籌建興銀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查核發現,這是自2017年以來獲批籌建的首家銀行系AIC,亦是首個由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發起設立的AIC公司。此前,首批5家 AIC分別由工農中建交五大國有銀行全資于2017年獲批成立。

AIC公司作為“耐心資本”的代表,是商業銀行加大對實體經濟直接融資支持力度的重要渠道,也是2024年9月出臺的一攬子增量政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AIC公司,大型銀行得以構建“債權 + 股權”的聯動服務機制,為高科技、創新型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務。對前一階段AIC擴大試點的成效,李云澤表示,金融資產投資公司股權投資簽約意向金額已突破3800億元;科技企業并購貸款有序開展,18個城市試點銀行“首單”業務都已經落地。

5月7日晚間,興業銀行發布公告稱,已收到批復并將根據批復籌建興銀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興銀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注冊資本100億元,是該行全資子公司。該公司正式開業后,將有利于該行更好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實現對債轉股業務的專業化、市場化運作,降低企業杠桿率,加大對科創企業、民營企業支持力度,進一步推動該行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中信銀行投資銀行部(科技金融中心)有關負責人向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表示,該行依托中信集團金控全牌照優勢,通過投貸聯動、并購融資等創新模式,聯手頭部創投機構培育耐心資本,為科技企業提供“股-債-貸-?!币徽臼骄C合金融服務方案。為進一步賦能科技成果轉化,該行近期正式推出“啟航計劃”,聚焦人工智能、生物醫藥、高端制造等科技前沿領域,通過構建全鏈條金融服務體系,計劃未來三年重點培育和支持1萬家關鍵核心技術領域的硬科技企業,推動創新成果落地生根。

接受調研的專家、學者和業內資深人士對于多箭齊發的科技金融新政策落地效果滿懷期待。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