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座率力壓中超,江蘇城市足球聯賽何以出圈?
通過舉辦更多有影響力和吸引力的賽事,調動球迷看球、踢球的積極性,激勵更多青少年投身足球事業,是振興和發展地方足球的關鍵所在。 -
美國禁止哈佛收國際生,受影響的中國留學生能轉回清華北大嗎?
“寬進嚴出”是高等教育確保培養質量的必然選擇。而與嚴把質量關對應的,必然是實行嚴格的淘汰制度。但高校淘汰學業不合格的學生,卻很難。 -
家庭教育要收斂功利性和占有心
“管教之弊”的另一種狂躁表現:把自己的夢想和偏執代入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希望以孩子成龍成鳳的方式自我“補償”。 -
老師想科研,學生要就業:大學資源錯配何解?
不少高校老師的優勢在于培養學術型或科研型人才,但不少學生志不在此,對做科研沒有興趣,只想早點畢業,早點找個工作。 -
學生靠老干媽下飯,教工餐又多又好:師生同餐能解決問題嗎?
說到底,校長陪餐、師生同餐,都無法回避利益共同體自己監督自己的問題。監督學生餐供餐質量,不能指望校長陪餐、師生同餐,而應該發揮直接利益相關群體——學生及家長(學生監護人)的監督作用。 -
船棺:古巴蜀人水中成仙的交通工具
春秋戰國時期的巴蜀文化中,船不是簡單的交通工具,而是一種巫師駕駛的“高科技”神器。通過這個神器,蜀王和各路大哥們,死后模擬在水中漂流,并在巫師的幫助下,就能復活或者成仙。 -
家庭照護為什么這么難?:讓失智癥照護進入公共議題
阿爾茨海默病已經從一種“私人困擾”成為一個公共問題?;疾∪藬档凝嫶?,以及隨著病程進展,患者及其支持系統所需服務種類的不斷變化,使得失智癥照護已步入公共議題的范疇。 -
從被敵視到保守力量的中流砥柱,天主教與美國右派的恩怨情仇
很長時間以來,美國其實是以新教立國,主流社會敵視天主教,羅馬教會在美國一直處于被打壓狀態,持續了兩百年之久。從尼克松時期開始,天主教選民逐步轉入共和黨右派陣營,到今天,已經成了保守力量的中流砥柱。 -
觀念錯位的產品設計,帶不來電動汽車的溢價與紅利
傳統燃油車時代,極致的空氣動力學設計、高加速性能,常出現在高性能、昂貴的車型上,形成了“有風道即豪車”“加速快等同于豪華”的觀念。但在電動汽車時代,隨著技術普及,這一觀念紅利一定會消失。 -
即將退休的巴菲特,一生都熱愛報紙行業
巴菲特對報紙情有獨鐘,多年來一直有個“媒體大亨夢”。他對美國經濟仍有信心,但對傳統報業的衰落已多年悲觀,也有點悲壯。但是,曾聲稱“不會賣掉任何一家報紙”的巴菲特食言了,2020年1月,伯克希爾退出了旗下BH媒體集團的大部分報紙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