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高密化工廠爆炸:十公里外仍聽到爆炸聲,三大原因待查
高密市應急管理局工作人員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事故原因還在調查中。濰坊生態環境局高密分局工作人員表示,已有檢測人員到現場進行檢測,目前還沒有收到關于空氣質量的通知。 一位化學品安全專家分析,有三種可能:第一有沒有可能是臨時變更工藝或者原料造成的反應失控;第二是不是安全措施失效,比如SIS、DCS等控制措施造成的;第三是不是異常工況處置方法不對造成的。 濰坊市應急管理局于2024年2月的一篇公告中,當地督導組對包括山東友道化學有限公司在內的多家企業存在的重大事故隱患整改落實情況進行了實地檢查,并要求高密市扎實排查整治問題隱患,有效管控各類重大安全風險。 -
“看得見的管不著,管得著的看不見”?這部法典直擊痛點
生態環境法典(草案)賦予了縣級生態環境分局獨立的執法權,解決了“看得見的管不著,管得著的看不見”的問題,基層部門能夠快速響應和處理環境違法問題,提高執法效率。 -
專題
包羅萬象,解讀生態環境法典(草案)
-
最“重”、最“雜”、最“軟”……生態環境法典的各編之最
篇幅最多的“污染防治編”被認為最“重”:單行法相對成熟,但法典實施后,不少單行法將同時廢止。 涵蓋山水林田湖草沙等的“生態保護編”被認為最“雜”:保護和利用交織,涉及大小環保之辯和部門協調分工。 全球首設的“綠色低碳發展編”被認為最“軟”:立法資源薄弱,“難為無米之炊”。 開頭的“總則編”和結尾的“法律責任和附則編”收到的意見最多:面臨“奠基是否穩固、兜底是否全面”的拷問。 -
包羅萬象,我國第二部法典為何是它?丨一圖讀懂
-
關乎呼吸和萬物,近16萬字的法典等你意見
民法典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類比來看,生態環境法典就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行為指南”,干凈的水、清潔的空氣、健康的食品,是基本生活需求滿足后的更高要求。 法典試圖跳出部門思維,站在更高的視角,從國家整體利益出發協調沖突。但從目前草案來看,尚不盡如人意。許多法條沒有明確具體部門,而是以“國家”指代,“實際執行中還要探索甚至博弈”。 王社坤認為現在還不到談遺憾的時候,“要認識到,盡管草案有很多問題,但畢竟還在審議程序之中,還有機會修改完善,我們應當盡最大努力少留遺憾?!?/div>專訪廣東生態環境廳:“十五五”,廣東環保怎么干?
近期省生態環境廳將聯合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及相關機構開展深入調研,謀劃推進一批零碳園區試點。 在確保人居風險可控和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的前提下,為市場主體松綁減負,推動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與修復提質增效,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 以粵港澳大灣區美麗中國先行區為引領,分級分類打造一系列美麗廣東建設示范樣板。專題值此青綠,“兩山”理念20年
我國城市規劃“全面體檢”套餐出臺
3309位山西年輕人心聲:支持雙碳轉型,也焦慮未來
相較于其他年齡段,青年群體對“雙碳”目標表現出更強烈的支持。在雙碳認知上,青年群體比其他群體稍好一些,但是絕對水平并不高。 “讓我自己找新能源行業的工作,我沒有太大信心。新能源行業需要新技能,比如光伏、風電、智能電網等,而我在學校學的是市場營銷,感覺和這些不太相關?!?/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