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用攝像頭遭大規模破解:制造商應扎緊籬笆,防止“網絡溜門撬鎖”丨快評
網絡攝像頭廠商理應在云端視頻加密、用戶身份驗證與密碼設置等環節盡到謹慎的義務,如果因為技術防范不到位而導致用戶信息泄露,那就像防盜門窗與保險箱因自身質量不過關而遭侵入一樣,應該承擔賠償責任。 -
發放育兒補貼,用真金白銀提振生育丨快評
實際上,社會化養老,也是“所有人的子女養所有人的父母”,退休老人所需要的所有商品和服務,都是由正在工作的年輕人提供的。如果沒有了年輕人,沒有了工作者,退休老人賬號里再多的錢,也不過是一個符號,無法買到需要的養老服務。 -
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手機:科技有兩面,關鍵在如何用丨快評
“地球熄燈一小時”與“世界無車日”并不能抵擋工業化大潮已經普及的生活方式,“熄屏二十四小時”乃至“禁止未成年人帶手機/使用社交媒體”,也無法阻擋信息時代的步伐。試問,如果家長都忍不住“幾分鐘不看手機就焦慮”“下班就躺在沙發上刷手機”,那么又如何言傳身教孩子?這就需要家長與學校探索新的思路,善加保護孩子,引導與培養孩子對電子產品的使用習慣。 -
政協委員建議取消統一招牌:改善營商環境,政府不做什么很重要丨快評
為了改善營商環境,輿論經常要求政府要積極作為,這個要管起來,那個要“服務好”。其實,對于營商環境來說,政府不做什么,和“做什么”同樣重要,甚至更重要。 -
“邯鄲埋尸案”頂格判決:未成年人犯罪不能一判了之,也不能一放了之丨快評
邯鄲埋尸案判決標志著中國司法對待未成年人犯罪向“懲戒矯治并重”轉變。在這個轉變過程中,立法、司法機關有必要一方面完善刑責年齡,威懾潛在的未成年人罪犯;另一方面也不能一判了之或一放了之,要把專門矯治教育做好,教育與挽救未成年人罪犯。 -
燃氣公司經營許可難產:行政機關出錯,不能讓企業承擔損失丨快評
在各地“招商競爭”日趨激烈的當下,唯有依法行政、合理行政、提高行政效率,做好公共服務,創造寬松、開放、法治化的市場環境與營商環境,切實保障市場主體的合法權益,方能更好地促進民營經濟的發展,讓所有人都能從中受益。 -
代表委員熱議提高個稅起征點:“家庭計征”值得重點考慮丨快評
個稅改革的方向應更多地考慮年輕人的需求,為他們謀求更大的紅利。 -
中國足協上線球員自薦系統:既放權也盡責,釋放民間活力丨快評
中超聯賽火爆的上座率,民間“村超”“抖超”的興盛,龐大熱忱的球迷群體,都在顯示著中國足球的無限可能。中國足協此次推出的自薦系統,如果執行得當的話,有助于更好地推廣足球、普及足球,自下而上地改良中國的足球土壤,讓更多人感受到足球的快樂,更好地參與其中。 -
“鰲太線”失聯男子獲救付費八萬:用商業化救援克制盲目冒險丨快評
以營利為目的的收費救援沒什么不對,畢竟,救援需要金錢、時間成本,更是隨時面臨著遭遇不測的風險。商業化救援既可以增加救援供給,也可讓探險者在出發之前,三思而行。 -
AI是醫生的助手還是對手?人工把關在法理與實踐上至關重要丨快評
2024年11月,國家衛生健康委等部門發布的《衛生健康行業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參考指引》里提到了84個AI醫療的應用場景,涵蓋醫療服務、產業發展和教學科研等多個方面。比起“AI讓醫生下崗”這樣的后現代狂想,現階段相關部門更應做好的是監管與引導,讓AI醫療成為醫生的好幫手,患者的好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