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慧儒 | 孔子入太廟的公案
魯國太廟的祭祀,自僖公開始就一直不尊古制。知禮如孔子者,對此不會不知,以他嫉僭越如仇的一貫態度,親臨之際,是不太會默許、以和事佬自居的。依照錢穆解讀,孔子的“每事問”乃是“一種極委婉而又極深刻之諷刺與抗議”,錢氏讀書可謂識字,能入乎字里,又出乎字外。 -
劉躍進 | 我看《李慈銘日記》
翻閱《李慈銘日記》,內心不時生發感慨??陀^地說,整理日記自有其特別的難處。 -
顧農 | 魯迅談唐代文學
到晚年,魯迅一度打算重寫中國文學史,計劃從上古寫到唐為止,最后唐這一章的標題是《廊廟與山林》,論述的重點在唐詩。這部文學史他沒有來得及動手就去世了。 -
歷劫不磨存素心 | 李軍讀《朱啟鈐年譜長編》
1937年7月,受戰事影響,朱啟鈐創辦的中國營造學社經費來源斷絕,學社不得不暫時解散。1940年2月,經周詒春提名,梁思成出任西遷的中國營造學社社長。至此,中國營造學社的工作雖得以繼續,但內部卻已開始分裂。陳從周解釋說是梁思成、劉敦楨之間個人意見不合,《年譜長編》揭示,朱啟鈐對于梁思成、周詒春等欲使西遷的中國營造學社脫離與他的聯系,吞并社產,成為獨立于外的社團,深表不滿。劉氏之出走,也是對梁氏欲據學社為己有感到憤慨之故。 -
張旭東 | 梁任公嚇死王靜安?《梁啟超家書》為胡適之說提供佐證
通常所說的“葉德輝嚇死王國維”,我們看梁啟超的家書,知道這種說法大概源于梁。胡適晚年談話又認為“梁啟超嚇死王國維”?!罢l嚇死誰”這種說法,確實簡單粗暴了一點,王靜安先生是被自己極度悲觀的心理所殺,其他的都是外部刺激,只是導火索。而任公對他的碎碎念,不說更直接、更強烈,最起碼也是和葉德輝之死等同并列的外在刺激。這一點,梁任公大概是不自知的。 -
非僅“證史”,亦且“補史” | 趙郁飛讀《盛靜霞詩文集》
盡管她早已斂跡匿光,化成一卷書冊,但只要稍稍靠近,就會被她照亮。 -
陳飛雪 | 1954年,51歲的小津安二郎決定成為自由人
1954年,51歲的小津安二郎選擇成為自由人。面對“五公司協議”的行業鉗制,他拒絕續簽松竹專屬合同,轉而支持田中絹代拍攝《月升中天》。為此不惜借款八十萬日元,在蓼科高原開啟“飲酒更豪放、創作更自在”的晚年?!盁o關緊要的事從眾,藝術的事遵從自己”——這一準則貫穿了他的抗爭與創作。 -
季旭昇 | 哲人雖萎,道術長存:懷念裘錫圭先生
最讓人欽佩的是裘錫圭先生的著作,他議不輕發,文不過實,每篇文章都思慮周密,探討詳盡,結論可信。讀了裘先生嚴謹深?的著作,我心中的感覺是:這才叫學術著作! -
李宗焜 | 再想追隨已無因:悼念裘錫圭教授
裘先生是古文字學的領跑者,引領這一代的學人前進。我很慚愧跑得慢也跑不好,但很榮幸能夠追隨在先生門下。相信裘先生的精神能夠引導一代又一代的學人繼續前進。人生難免代謝,但我相信精神不死。 -
張繼海 | 歷史學家的文字技藝
劉知幾親自上手,對他認為前代史書文字繁縟的地方進行點竄刪改??上芄糯鷷畟鞒涂逃〖夹g的限制,從宋代開始,這些用彩筆批點的文字和痕跡就看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