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潮汕人很想看到自己的東西”:潮語電影這十年
潮汕人在中國電影史的開篇就占據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比如“中國電影之父”鄭正秋和“中國現實主義電影奠基人”、《漁光曲》的導演蔡楚生。 “我們是1990年代之后成長起來的一代人,我們的選擇相對上一輩來說變多了。(拍片的)興趣已經成為一個可以‘站立’的地方,它的群體已超乎想象?!? 蔡杰對“盛夏觀潮2024”的一個細節印象深刻:《人海同游》放映前報幕,“本場電影由汕頭老柴枝豬腳飯店特約放映”。 -
離散流動的家庭里大家都在漂泊丨專訪《人海同游》導演蔡杰
一個風潮或者經濟元素的變動會帶動很多人生活方式的改變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
05:16
《人海同游》導演蔡杰:嶺南文化不會太在意形式感
“嶺南,尤其廣東是一個市民文化、市井文化特別蓬勃的地方,包括日常生活的氣息,可能在于吃什么,或玩什么。于我們而言吃是重要的,但不會太在意太多形式感的東西,也沒有太多的思辨性。北方的電影會有一些對于環境、對于人類,或對于生活的哲思,有很強烈的思辨性,它要去表達,會有很多形式感的表達。而在南方,它就慢慢地渙散,然后變成日常的一些元素?!?/div>這粵港風月,竟然沒人看?
在戲謔中尋找力量丨南周文化榜
電影里的嶺南:拍宏大題材,也從家庭吃喝入手
拍攝《人海同游》期間,蔡杰還完成了他在中央戲劇學院的博士學位論文,梳理1978年以來以嶺南為背景的內地電影。 “因此這個論文的視點挺有趣,它會讓我看到巨大的一場社會變革(改革開放史)是如何與一個穩固而深遠的地域文化(嶺南)發生互動,最終完成一種視覺想象。比如《風中有朵雨做的云》就是在回望改革開放時,在中國南方城市找到了一個典型樣本?!?/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