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家暴,應堅持證據至上及平等原則
反家暴乃至一切涉及婚姻家庭的事務,都應當堅持無罪推定、證據至上的法治原則,應當堅持平等原則,應當對夫妻、親子施行一視同仁的平等保護,并應保持對婚姻家庭習慣法的謙抑。 -
快評|福建農婦被丈夫毆打昏迷60多天,可為遭家暴的成年人也建“強制報告”制度
現行反家暴法只針對無民事行為能力、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人(通常是未成年人)受到家暴或者疑似受到家暴的情景建立了強制報告制度。有必要對遭受家暴的成年人也建立強制報告制度,以便負有反家暴職責的機構更及時、更積極主動地介入家暴案件,幫助家暴受害人。 -
北大女生自殺案將對精神虐待案件起指引作用:對話受害人代理律師
從直接的法律規定來看,牟某某確實不太符合刑法中虐待罪的犯罪主體。但是從相關的司法解釋和反家暴法的相關規定來看,結合最高法一些司法判例,我們認為是可以構成廣義的家庭成員關系,視為家庭成員應該沒有太大問題。 這個案子確實是有一定爭議,跟以往的傳統(犯罪)不一樣。到底最后怎么定,可能將來對類似案件起到一個指引的作用,所以辦案機關也會比較慎重。 -
向家暴說不!廣東擬將網絡散布家人隱私等納入家暴范疇
家暴一直是備受關注的社會問題。 近日,《廣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辦法(草案)》提請廣東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審議,擬在既有反家暴法的基礎上,推出更多細致有效的舉措,向家庭暴力行為說不。 -
家庭暴力絕不是家務事!三分鐘讀懂《反家庭暴力法》
11月25日,美妝博主 @宇芽YUYAMIKA在微博自述了自己遭前男友家暴的經歷,引發社會關注。其實,早在2016年3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已正式施行。究竟哪些行為屬于家庭暴力?遭遇家暴該怎么辦?可以向哪些機構尋求幫助? -
《反家暴法》的實踐難題
《反家庭暴力法》實施兩年多來,社會對家暴零容忍的理念尚未樹立,實施細則和配套制度缺失,造成法律規定和實施情況間的落差 -
為人身安全保護令叫好
在反家暴法出來之前,誰家打孩子打得兇,誰家的婆娘遭罪,不過是茶余飯后的閑話而已。 -
精神侵害、同居暴力擬納入反家暴法保護范圍
備受關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草案)》21日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二次審議。與一審稿相比,本次草案有兩大亮點值得“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