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打字這么快,很適合送去搞電詐”丨記者手記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
迤薩與和順:兩個云南僑鄉的故事
無論是迤薩東門屹立的西式城堡,還是和順各個巷口中式、西式、南亞風格的閭門,都是云南僑鄉富庶與開放的象征。 當年僑校的學生們在初中時就養成了瀏覽《騰越日報》《云南日報》《仰光日報》的習慣,如此開闊的視野,不輸省城乃至京城的同齡人。 -
華人親歷緬甸“政變日”:“可不要像33年前一樣”
從南端的仰光,到北部的密支那,政府建筑附近都多了軍人的身影,但主干道上依舊祥和寧靜,絲毫沒有游行的先兆。 在仰光,這幾年肉眼可見的變化是多了高樓大廈——意味著引進了外國投資者,工作機會多了,工資也漲了。 2月2日,此前被軍方扣押的各省首席部長已有部分返回家中,獲釋人員中不包括昂山素季。 -
吳登盛的努力
選民的投票結果給了他一記響亮的耳光?;F盧式的慘敗讓吳登盛在黨內外均面臨重壓。 -
昂山素季贏了
當地時間2015年11月9日下午3點,緬甸選舉委員會主席吳丁埃對外公布了仰光市12個鎮區的選票。其中11個公布的選區均被昂山素季領導的全民盟(NLD)的候選人高票拿下。 -
中國遠征軍老兵:“一個國家落后就會被欺負”
97歲高齡的劉大江是仰光最后一位遠征軍老兵。 -
公民組織能否促成緬甸民族和解
當多民族分布的地理空間被硬性歸為一個國家時,民族沖突往往再所難免,因為整合國家共識的過程也伴隨著權力結構、觀念、經濟來源乃至日常生活習俗的變革與博弈。這種博弈在緬甸變成了十多年內戰。不過,緬甸政治轉型或許給了民族和解一個機會。從2012年起,在仰光,年輕人建立民間和解組織,作山地少數民族與平原大民族之間的橋梁。 -
把不可能重來的照片盡可能拍好
和過去的9年一樣,2012年我依然是在:家-機場-采訪現場,三點一線之間往返。無論是在湖北孝感的小村子里拍攝一位年老的韓國慰安婦,還是在緬甸仰光拍攝政治明星昂山素季,在我看來,她們都是一個拍攝對象,不論外表,不論名氣,不論經歷,我只需要盡一名記者的職責,把這些不可能重來的照片盡可能拍好。 -
【寫真】仰光,慢慢亮起來
"走進仰光,直觀的感覺像時光倒流,但又時不時會短促地時光錯亂一下。無論如何,這個古老的國家似乎一點點地開放明亮起來。" -
緬甸大選投票順利結束
緬甸多黨制全國大選7日下午緬甸時間4時(北京時間5時30分)順利結束,全國局勢平靜,各投票站隨即開始進行點票計票工作。從仰光和東枝幾個投票站的開票情況看,聯邦鞏固與發展黨暫時處于領先地位。據緬甸官方人士說,大選正式結果幾天以后才能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