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只“生態殺手”引發的訴訟,中國首例
根據珠海市檢察院網站信息,這是中國首例提起公訴的非法引進外來入侵物種案。就全國而言,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 巴西紅耳龜覓食、搶奪食物能力強,主要危害是通過競爭把本地物種排擠掉。 《人民法院報》:刑法修正案(十一)引入打擊外來入侵物種犯罪的三年多時間內,該罪名在實踐中的適用為零。 -
輕罪時代:從“治罪”到“治理”有多遠?
截至2020年《刑法修正案(十一)》通過,新設的35個罪名中,六成為輕罪,對應的刑罰多在有期徒刑三年以下。2024年,“輕罪治理”首次被寫進最高檢工作報告。 2013 年可以稱為輕罪時代的元年?!度珖ㄔ核痉ńy計公報》近十年的數據顯示,2013年判處三年有期徒刑以下的被告人數占比首次超過八成,此后除2017年,這一數據始終維持在85%左右。 2022年起,多地司法機關成立了輕微刑案速裁中心,2024年后,市、縣級輕罪治理中心加速成立。 -
河北邯鄲3初中生殘忍殺害同學,應在法律范圍內予以最高刑事處罰 | 快評
2021年3月1日起生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十一)》增加規定,“已滿十二周歲不滿十四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惡劣,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準追訴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進入初中的學生,應該已經年滿12周歲。這3名初中生殘忍殺害小光,而且事先預謀,手段殘忍,事后還掩飾真相,已經符合故意殺人致人死亡、情節惡劣的條件。應該追訴他們的刑事責任,在法律規定的最高限度內判處無期徒刑。這不僅僅是對他們殘忍行為的懲罰,也會震懾潛在的未成年犯罪分子。 -
刑法新修正案通過:立法司法聯動,從重處罰行賄 | 快評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主任沈春耀表示,實踐中同期判處的行賄案件與受賄案件數量相比嚴重失衡,行賄人未被追究刑事責任的比例過高,對行賄懲處偏弱。 -
一個適用“冷門”罪名的判例:行賄外國公職人員獲罪
對外國公職人員、國際公共組織官員行賄罪是《刑法修正案(八)》增設的罪名。據公開信息,這是增設以來唯一的公開判例。 《聯合國反腐敗公約》規定了懲治向外國公職人員和國際公共組織官員行賄,以及外國公職人員或者國際公共組織官員受賄兩種行為,但是中國刑法僅就行賄作出了相關規定,而沒有涉及受賄行為。 -
半年至少119人落馬,醫藥反腐再加速丨時政周報
一周時政新聞回顧(2023年7月29日—8月4日) 刑法修正案(十二)草案明確提出在食品藥品、教育醫療等領域行賄需從重處罰。 安徽“80后”網紅副縣長唐翔出任安慶市政府駐京辦主任。 中國駐新加坡原大使孫海燕任中聯部副部長。 廣州、深圳紀檢系統各一名“內鬼”落馬。 -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刑法室負責人就刑法修正案(十二)草案答記者問
-
重要通知:這些野生動物不是想買就能買,最近兩月將有嚴打
伴隨著新《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的發布和“清風行動”的開展,2021年第一季度,刑法修正案(十一)、長江保護法等和野保相關的法律也將正式實施。 值得警惕的還有象牙替代品和異寵交易。IFAW發現,象牙替代物如獨角鯨牙、抹香鯨牙的交易呈明顯上升趨勢;陸龜、鬣蜥等兩棲爬行動物、水獺、藪貓等小型哺乳動物以及一些大型鸚鵡的非法貿易也日益猖獗。 互聯網是近年興起的野生動物非法交易的隱秘角落。在野生動物犯罪案件中,通過電商、直播、短視頻、社交媒體等互聯網平臺與手機App等渠道的比例正逐漸增加。 -
司法解釋理應開門納諫
“刑法修正案九”頒布后,根據職務犯罪具體涉案金額進行定罪量刑的標準尚未出臺。 -
終身監禁也可適用于“刑九”生效前實施的犯罪
“終身監禁”適用于刑法修正案(九)生效前發生、生效后審判的犯罪,突破了一般刑法理論中的“從舊兼從輕”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