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2
“吃貨文人”梁實秋丨那年今日
梁實秋,原名梁治華,字實秋,1987年11月3日病逝,享年84歲,是中國現當代散文家、文學批評家、翻譯家。他一生給中國文壇留下了兩千多萬字的著作,創造了中國現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紀錄,編寫了30多本英漢字典、詞典及英文教科書,是中國翻譯《莎士比亞全集》第一人。他既是文人,又是一位“吃貨”?!芭家驊燕l,談美味以寄興;聊為快意,過屠門而大嚼?!?這段話是梁實秋下筆談吃的初衷。他一生寫下無數談吃的文章,如《雅舍談吃》《人間食話》,他從春餅寫到瓦塊魚、藤蘿餅,還有驢打滾、艾窩窩和水晶肘,既有民間家常,又有地域特色。他談品相、談火候、談館子、談文化,以文論食,食味人間。 -
吉野家、味千財報難看,日式快餐在中國為什么不靈光了?
三十年前,一碗吉野家的牛肉飯會讓人有新鮮感,三十年后它卻還是老招牌,吉野家還是主打牛肉蓋飯。不少日式快餐品牌老化、產品固化、創新不足、口味單一,消費者自然大大降低消費頻次。 “知道”(nz_zhidao)跟你談談,日式快餐為啥賣不動了。 -
流淌了數千年的年味,不應淡去
讀懂了“年”,讀出了“年”的味道,它在我心中愈加重要。過年時,我便格外地鄭重其事起來。作為炎黃子孫,我們能做的,是努力弘揚這個文化,努力豐富年的內涵,讓年味越來越濃。 -
紅樓夢中酒:沉醉看客
紅樓醉態種種,確實獨湘云最美,“看湘云醉臥青石,滿身花影,宛若百十名姝抱云笙月鼓而簇擁太真者”;而詩人氣質的瀟湘妃子與花香濃郁的合歡花酒,可證明林黛玉并非一味弱不禁風、多愁善感,她更是好酒的豪爽女子;尤三姐則不愧是酒中豪杰,和鳳姐同樣潑辣,卻各具不同的雷霆之勢——好想看王熙鳳和尤三姐的“巔峰對決”,可曹雪芹是定不會寫的:那勢必會奪走黛玉葬花或寶釵撲蝶的登峰造極的紅樓情韻,而且那更像“三言二拍”甚至《水滸傳》里的故事了。 警幻用來招待寶玉的茶“千紅一窟”、酒“萬艷同杯”、香“群芳髓”,以視、味、嗅覺全方位感官之美把少女象喻化,展示所有美好女子都會面臨“哭泣、悲哀、破碎”的命運。 (本文首發于2021年10月28日《南方周末》) -
紫禁城里過大年
時值歲末,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春節,故宮博物院于1月7日開啟“賀歲迎祥——紫禁城里過大年”展覽,通過展出近千件(套)文物,將紫禁城“穿越到過去”,恢復昔日皇宮過年的裝飾、活動,為觀眾呈現一個充滿年味的紫禁城。 -
愛情可以吃嗎丨情詩的千滋百味
借莫文蔚和李健的深情詠唱,《當你老了》激起了無數伴侶白頭到老的希望。只可惜,終其一生,作者葉芝都從未能感動他的愛人茅德·岡。 -
中國“抵制日貨”有底氣嗎
中國所謂的“抵制日貨”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當前,舉著“反日”旗幟就能毫無顧忌地損害他人私產,蘇寧打出的告示“停止銷售日貨”,味千拉面打出的橫幅“100%港資,同族同胞,一樣愛國”,實在像極了茅盾筆下的“林家鋪子”。 -
【模糊視線】歸真堂
無痛引流技術合法,但在人工熊膽粉已具備替代條件、膽汁熊未被證實得到了人道對待的情況下,陰謀論缺乏證據,因轉移視線之嫌,引發了輿論更大反彈。 -
味千湯料山東造 一碗兩三元
上海工商部門8月2日公布了“味千拉面”湯料問題的初步調查結果:其湯料濃縮液的主要成分是“豬骨湯精”,由山東泰安一家食品企業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