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善行助學 茅臺大愛
-
OpenAI CEO資助的全民基本收入實驗:得出了什么結論?有何內在缺陷?
關于全民基本收入UBI的問題,其實更多的是邏輯問題,而不是實驗問題。比如成本問題,如果這項工作完全是由私人資助,那么這不過是一種慈善行為,無可厚非。但是UBI的很多支持者,他們的訴求是,希望政府可以推進全民基本收入的政策實施。這種訴求就不再是私人慈善行為,而是需要巨額的財政支出,而這勢必會導致稅收的進一步增加或者財政赤字的進一步擴大。 -
跨年“霾”伏,“大氣污染防治沒有捷徑”
湖南岳陽、江西萍鄉、安徽淮北、山東泰安等地的景區,都取消了跨年夜的煙花表演,原因與上海迪士尼相同——空氣重污染預警。 “我們還需要做什么,有什么妙招能一下子把污染降下來?”南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馮銀廠在多個城市調研時常被問到這種問題,“但大氣污染防治沒有捷徑,更沒有靈丹妙藥?!? 2023年12月,《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計劃》面世,一大特點是更加兼顧空氣質量改善與經濟高質量發展。 -
生態環境部總工劉炳江:空氣質量從量變到質變的拐點尚未出現
將以更多確定性的污染物減排量來沖抵排放增加和氣象條件多變等不確定性的影響,努力實現“2025年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的目標。 生態環境部會同有關部門制定了《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計劃》,將于近期上報。 生態環境部已經組織技術力量開展空氣質量基準研究,為啟動環境空氣質量標準研究打好基礎。 -
外賣小哥跳下十米高橋救人:只有不吝獎賞,善才能不斷光大
獎善則善舉。只有對善行不吝獎賞,善才能不斷光大。雖然彭清林們跳入江中的時候,吳菊萍們伸出雙臂的時候,胡云川們爬上高樓的時候,不會想到個人的名利得失,迫在眉睫的危險也讓他們來不及想,但是社會必須為他們想,讓他們得到該得的榮譽和獎勵,這不僅僅是獎勵他們,更是向全社會傳遞一種價值:行善必有善報。 -
珠峰瀕死者被救之后:感謝救命之恩,當首先補償救人者的損失丨快評
在著名的“子貢贖人,子路受?!钡涔手?,孔子聽說子貢贖回同胞而不要錢,非常生氣地說恐怕從今往后魯國就沒有人去贖人了;子路救起落水者,得到了一頭牛的酬謝,孔子大為高興地說,這可以激勵更多的人去救落水的人。這是一個樸素的道理:如果做好事都要付出巨大的代價,恐怕除了圣人之外就沒人會做好事了。珠峰救人的善行理應獲得補償,為德行筑起根基。 -
南方周末成立專家智庫:匯聚多元力量共推公益事業發展
作為新型媒體智庫,南方周末公益研究中心自成立以來便持續關注公益慈善事業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2022年,黨的二十大報告為未來中國公益發展指明方向,也對公益慈善行業的發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為了匯聚多元力量共推公益事業發展,2023年新年伊始,南方周末正式成立公益研究中心專家智庫。 -
《中國公益品牌觀察報告(2021-2022)》發布:探尋公益品牌推動公益慈善行業高質量發展路徑
2022年11月17日,南方周末第三屆筑夢者公益大會在北京召開,來自政府、企業、機構及傳媒界的多位代表,圍繞“鄉村振興”“公益品牌”“互聯網+公益”等熱點領域議題分享真知灼見。在“公益觀察”環節,南方周末研究員徐凡線上參與本次大會,并發布了《中國公益品牌觀察報告(2021-2022)》 -
益周丨媒體質疑公益機構“疑云密布”;瀘定地震轉入過渡安置及恢復重建階段
周一看益周,本期熱點關注圍繞西安市善行公益慈善基金會(下稱“西安善行基金會”)的“疑云”攻防戰,在西安善行基金會就此前網易清流工作室報道的“澄清”后僅一天,新的報道不期而至,新的疑點也被提出,網友的關注度不斷提高,究竟是“外來者攪合”,還是“遮羞布掀開”,可能還要“讓子彈再飛一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