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垃圾食品為何令人欲罷不能?
高能食品中的糖和脂肪分別誘導和激活不同的腸腦神經通路,誘導大腦獎賞中心釋放大量的多巴胺,從而引發暴飲暴食。 -
竹筒奶茶不香了,賣幾塊錢的淀粉腸為何能橫掃小攤?
買杯網紅竹筒奶茶,在朋友圈里自拍曬個照,買了兩三塊的“垃圾食品”淀粉腸,年輕人大概率不會想與它合影,那很多人就納悶了,烤淀粉腸、烤五花肉這類高油高鹽的小吃,怎么就火起來了——這背后是對年輕人的自律生活構成的一種“反叛”。 “知道”(nz_zhidao)跟你談談,擺攤真的容易賺到錢嗎。 -
沒賣完的月餅去哪兒了?
一項20萬人參與的網絡投票顯示,除了低價拋售、發給員工、打碎賣給飼料廠,約有5萬網友認為賣不掉的月餅“留到明年賣”。過了保質期的“陳年老餅”,真能在市場上再次售賣?根據法律規定,銷售過期食品將面臨沒收原料、罰款、吊銷許可證等處罰。 除了月餅本身,大大小小的月餅盒、月餅罐,如果不被用作儲物,放到環境中就是一項沉重的垃圾負擔。為此,深圳、佛山等地推出了月餅盒回收利用的活動。 -
少年酷愛“垃圾食品”致失明
在這個病例中,患者外表看起來都正常,但他體內其實已經營養不良了。 -
減肥,也不能減主食
最新的一項大型研究表明,低碳水化合物飲食與死亡風險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所謂碳水化合物有害、是垃圾食品的說法盡管在過去幾年甚囂塵上,其實并無科學依據。 -
辣條走紅的秘密是什么?
18年前,辣條這種食品陰差陽錯被發明出來,卻意外拯救了湖南平江這個貧困縣。在經歷了野蠻生長階段之后,辣條企業開始升級改造,試圖擺脫垃圾食品的惡名,同時他們也將辣條送上了網紅的位置。 -
地溝油補貼為什么越補越虧?
把地溝油煉制成生物柴油,已成為應對食品安全、環境污染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三贏舉措,美國、荷蘭、日本等國的一些航空公司、公交車或垃圾處理車也利用地溝油做燃料,成效顯著。但這些成功經驗移植到國內,卻還不那么順暢。 -
面對洋快餐:縱有垃圾食品,更有垃圾吃法
“福喜門”事件幾乎將中國有頭有臉的洋快餐都禍害了個遍,不過,國人的憤怒和唾棄似乎只限于網上虛擬空間,對洋快餐的愛是頑強和寬厚的。被洋快餐一而再再而三的安全問題辜負了的小心靈,尤其需要炸雞翅和薯條可樂來壓壓驚,悲涼時刻,胃離心最近。我心依舊的愛,就是洋快餐店不變的熙熙攘攘。 -
醫療垃圾流入保健食品公司
玻璃藥瓶以個數來計價,每個0.15元;橡膠瓶蓋按斤論價,每斤1.4元……廣東普寧人民醫院被曝違規流出醫療垃圾,其中部分流入一食品公司。目前,普寧多名涉事干部被立案調查。按照有關規定,醫療垃圾應送往指定的地點進行焚燒等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