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紅城市半年報:“破圈”的法則與挑戰
城市形象傳播在2024上半年已然來到一個關鍵抉擇點:當“網紅城市”聲量越來越大、數量越來越多時,網絡流量是否依然是城市傳播中的“KPI”?城市管理者又該如何正確運用和發揮網絡流量對于城市傳播的價值? 形勢越發多變,抉擇就在眼前。因此,研究團隊首次以半年報的形式,探討當前已然出現的關鍵話題。在我們看來:成為“網紅城市”不是終點,而是城市形象塑造的新起點;打造“網紅城市”也不僅是傳播的課題,而是城市治理、營商環境、文旅發展等多個要素相互促進的綜合產物。這是一場“持久戰”,而非“突擊戰”。 -
城管新“局”:求解“看得見管不著”
各地執法權下放方案主要由各地黨委、政府制定,缺乏基于全國視野的頂層設計是改革未達到預期的主要原因。 對于城市管理是否有必要進行全國性立法,認識并不統一。反對者認為城市管理是地方政府事務,國家沒必要作具體規定。支持者則認為必須要作全國統一規定。 -
百年老街上的時尚面孔
當城市進入存量提質階段,存量優化大有可為。如何為老建筑賦予新功能、挖掘新價值,推進文化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是城市管理者需要解答的問題。 -
角落里的北京,擠滿去“班味”的年輕人
口袋公園,城市精細化治理的縮影,它們不僅是城市綠色空間的延伸,更是社區參與和城市管理理念成熟度的標志。 -
57城市民引力榜:省會城市為何成為人口流動的“超擇優”之選?
市民引力得分最高的十座城市均是省會城市,分別是濟南、鄭州、南寧、拉薩、長春、成都、南昌、長沙、貴陽和西安。也就是說,在一線城市與縣城之間,人口流動的增量部分更多傾向于省會城市為主的“超擇優點”。 人們選擇一座城市的核心出發點已經從過往單一的“有錢賺”發展為“離家近、有錢賺、有生活”。如何使三者達到動態平衡是城市管理者需要思考的命題。 -
“游客回家”,一些國際網紅城市對過度旅游說不
對過度旅游的擔憂,不僅出現在奧地利、威尼斯、巴厘島等熱門城市,還出現在夏威夷和希臘、西班牙、日本等其他地區。蜂擁而至的游客,不僅大大推高了當地的消費水平,還給當地基礎設施及城市管理帶來巨大壓力。 -
“城市管理應該像繡花一樣精細”(總書記的人民情懷)
-
城市管理贏得人民口碑,當成為牢固的社會共識丨快評
淄博燒烤最近大火,原因并不在于淄博燒烤本身有多好吃,多獨特,而在于政府對待經濟、對待民生的態度。城管不再強行驅趕占道經營的商販,而是幫助他們規范擺攤,降低對道路通行的影響;交警也不再毫不留情給違停車輛貼條,而是把精力更多放在疏導交通保障暢通安全;環保局沒有一刀切取締露天、居民區燒烤,而是推廣環??緺t、開辟集中燒烤區 (本文首發于2023年5月25日《南方周末》) -
01:7
“新晉頂流”賣崽青蛙,還能火多久?
行走在大街上的“賣崽青蛙”如今面臨雙重困境:一是很可能觸犯城市管理規定;二是從經濟收益上,僅靠著售賣青蛙氣球的微薄利潤可能連成本也難以賺回。有不少人選擇默默退場,將“青蛙皮”掛上了二手網站。你認為,“頂流”賣崽青蛙還能火多久呢? -
松綁“禁燃令”:短期靠風險預案,長期須源頭治本
一旦“禁改限”,將對城市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建議首先從細化對煙花爆竹燃放的管理入手,依據氣象擴散條件發布煙花爆竹燃放指數,基于精準預報,科學劃定并公布定時、定點燃放方案,落實精細化管理,避免擾民,有效控制燃放對城市環境的影響。 長遠來看,邁向煙花爆竹燃放解禁的條件有三條:形成與當地高密度城市居住環境相一致的燃放守則;制定煙花爆竹廢氣和噪聲排放標準,使其燃放能夠與現行空氣質量和噪聲標準相匹配;通過嚴格的環保標準,促使煙花爆竹生產廠家回歸傳統工藝,生產超低排放的微型煙花和鞭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