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擊政治騙子:換屆前后是行騙活躍期
中國監察學會常務理事毛昭暉:要想打擊政治騙子,首先需要追溯政治騙子的成因,這和部分地區在干部選拔任用、案件查辦過程中不夠公開透明有關。因此,一定程度的公開透明是有助于打擊政治騙子的,“但這不是根本性的治理手段”。 所謂“根本性的治理手段”,需要發揮更多主體在干部選拔任用過程中的決定性作用,“希望打擊政治騙子能成為改變干部選任制度的突破口”。 -
地緣“一體兩翼”:巴以沖突如何影響俄烏沖突
美俄矛盾向來取決于地緣政治態勢和軍事斗爭情況以及彼此認知。巴以沖突與俄烏沖突的聯動效應,可能使美國認識到,自身已經因為輕敵而陷入被動,對俄羅斯的博弈應該采取更為強硬的手段,而這種手段的運用將會遭到俄羅斯的報復,雙方螺旋式上升的對抗,將會在全球地緣政治棋局的熱點地區展開。 (本文首發于2024年2月22日《南方周末》) -
“萬千追捧”,熊貓外交背后
“熊貓外交”與其他外交手段最不同的一點就在于,它能夠有效消解“政治經濟交流”帶來的嚴肅感與距離感,能夠激發民眾最樸實的情感,并且也是展現中國文化的重要橋梁。 (本文首發于2023年4月27日《南方周末》) -
一個生物多樣性“好概念”,緣何引來諸多爭議?
NbS(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和CBDR(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相爭”,最終結果是在“框架”目標8文本中保留了NbS,刪去CBDR,但NbS也未能列入“框架”中具有政治意義的序言部分,可謂“兩敗俱傷”。 一些原住民組織認為,部分NbS項目缺少當地原住民的許可和參與,反而占用土地,剝奪了他們的謀生手段,最嚴厲的指控是“碳殖民主義”。此外,企業種植了碳匯林,取得了相應碳減排額度,可能會逃避自身的減排責任,有“漂綠”嫌疑。 學界認為在生物多樣性喪失和氣候變化的相互影響下,可能會產生一個臨界值,超過這個臨界值,生態系統可能迅速退化,固碳能力隨之減弱,從而加劇全球溫室效應。 -
蘇丹和平進程為何步履蹣跚?
蘇丹的種族和宗教等問題,時常淪為掌權者分化勢力、尋求認同的政治動員手段,但蘇丹動蕩的根源是資源分配“邊緣化”引發的經濟發展問題,“政治不平等、經濟不平衡,直接導致了中央與地方關系破裂,地方離心主義凸顯,地方反叛頻發?!? (本文首發于2021年11月4日《南方周末》) -
信息戰:“謠言”里的未來戰場
“信息戰”一方面通過傳播虛假信息、制造謠言的手段打擊和操縱敵對國家公眾,另一方面通過技術手段防止他國收集到不利于本國的信息。 “網絡信息戰的表現形式更加隱蔽,當前以網絡宣傳為特征的新信息戰,正在影響著全球地緣政治中話語權的分配,甚至可能對全球地緣政治格局產生影響?!? (本文首發于2021年10月21日《南方周末》) -
“9·11”二十年,恐襲威脅并未消失
“以前的恐怖活動大多是邊緣地帶的一些國家、地區、組織使用的極端手段,反抗現行的國際格局和國際政治。而現在,恐怖活動甚至成為一種表達各方利益,甚至發泄不滿的方式。目標、動機都更加多元,也更加混亂?!?/div>快評|農民割麥子得噴水降塵?基層要改作風,考核也要更科學
治理大氣污染,作為一項“政治任務”,層層壓到基層。為了避免被“一票否決”,基層官員不得不采取各種手段。要杜絕“不嚴不實”的工作作風,還需要制定科學的考核標準,從源頭治理真正的污染源,減少污染。美國古巴宿怨未解,解除制裁呼聲再起
通過議會選舉和總統大選等影響美國的古巴決策,也逐漸成為古巴裔利益集團的常用手段。相比于其他拉美裔族群,占美國人口不到1%的古巴裔美國人富裕、團結、受教育程度高、政治參與熱情高,這些優勢也增加了群體的政治影響力。 隨著赤貧者逐漸成為古巴移民大軍的主流,古巴裔群體對母國的政策主張也從仇恨變得更溫和、更友好,他們普遍希望美國政府放松或取消對古巴的封鎖。 (本文首發于2021年6月10日《南方周末》)“老祖宗留下的房子,被人搶走了”—— 陳寅恪祖宅開發風波
“陳家大屋的炊煙百年不熄,一直延續到現在?!边@座全國重點文保單位,走出了影響中國近現代政治、歷史學界的“陳門五杰”,其中最為公眾所熟知的便是國學大家陳寅恪。 陳豐貴驕傲中難掩失落,近十余年的開發,陳氏后裔搬出了祖宅,而又遭遇二次搬遷?!笆潜黄鹊?。一是補償款給得太低,另外用了‘流氓’手段?!? 陳小安解釋,拆遷安置堅持“四個滿意”原則,安置補償會按照規定標準執行,只會給村民帶來好處,“老百姓只會在這個上面收益,只會賺錢”。 “陳家大屋項目,號稱是要弘揚書香文化、人文精神,但是開發過程與陳家大屋代表的文化、精神是背道而馳?!? (本文首發于2020年9月10日《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