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值電信對外開放,“力度前所未有”
增值電信業務,就是互聯網相關的信息服務,比如發短信、發郵件、看視頻和網購。 受訪者普遍認為,數據中心(IDC)是此次增值電信開放業務中最亮眼的。 外商在中國處理重要數據或者處理超過10萬人以上的個人信息或1萬人以上的敏感個人信息,需經官方評估備案。 -
美加速“復制者”計劃:專注低成本無人裝備
美國國防部計劃在2024財年和2025財年投入十億美元,采購各種尺寸和有效載荷的無人水面艦艇、無人機和反無人機系統。??怂雇嘎?,每臺無人系統的成本將在數萬美元到數十萬美元之間,設計使用壽命為三至五年。 “從目前曝光的信息來看,美軍可能想在一些敏感區域盡可能多部署一些無人裝備,水下有無人潛航器,水面有無人艇,空中有無人機,從而組成一個完備的無人裝備網絡?!?/div>取消強制刷臉,有效應對人臉識別濫用丨快評
刷臉認證保障公共安全的收益有限,侵犯消費者個人隱私和敏感個人信息的風險卻很大,一旦發生泄露事件,對個人權益帶來的侵害和損失也是巨大的。為了追求“絕對安全”而犧牲公眾的隱私和個人信息,不符合法益保護的比例原則。全國首例涉“人臉識別”民事公益訴訟案背后:如何保護個人敏感信息
多地健康碼重出江湖?相關部門有必要澄清以釋眾疑丨快評
有必要由權威的第三方對各地健康碼系統的停用和數據銷毀情況進行監督和核查,確保這些存儲著海量用戶敏感信息的數據都被徹底銷毀,不會被泄露,或者在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用于其他用途。岳陽機場停車場禁止特斯拉入內:怎么看待電動汽車智能化?丨快評
全世界范圍內的電動汽車/智能汽車幾乎都有實現高速聯網、道路感知、車路協同、人機互動、電子導航等功能,這就需要更多的攝像頭、雷達、衛星等感知設備,車主在不經意間就落入了“以隱私換便利”的尷尬處境,付出“個人信息”與“敏感個人信息”泄露的慘痛代價。 因此,相較于公領域的保密工作,電動汽車對私領域隱私安全的侵蝕,恐怕才是更值得重視的問題。呼救120該不該定位?是否與保護公民隱私存在法律沖突?
“有很多情況會導致呼救者無法提供位置。例如在陌生環境里突發疾病時,根本就不清楚自己所處位置的地址名稱,不知道該如何描述該地的位置信息?!? “這是涉及敏感信息的使用,但120可以以履行法定職責或義務所必需而作為免責事由?!敝袊嗣翊髮W法學院教授石佳友說。新冠“乙類乙管”之后,各地健康碼都應盡快停用并徹底銷毀數據丨快評
健康碼系統中存儲了海量的個人信息,其中大部分都屬于個人信息保護法中規定的敏感信息,應該受到嚴格的保護,只有在確有必要的情況下才可收集并使用,而使用目的完成后,應該將數據立即銷毀。通信行程卡今日下線:三碼退出使用后數據應盡快全部銷毀丨快評
疫情三年,幾乎每個中國人都有健康碼。小小二維碼背后,是龐大的個人信息數據。每個人的姓名、身份證號、手機號碼甚至人臉、指紋等信息,每一次核酸檢測的結果、每一次查詢行程卡獲得的位置信息、每一次出行掃場所碼所記錄的場所信息,大數據分析所獲得的行蹤軌跡,都被儲存在了健康碼系統里。而這些信息,有很多屬于個人信息保護法中規定的敏感信息,應該受到嚴格的保護。個人信息保護法規定,當個人信息的處理目的已實現,個人信息處理者應當主動刪除個人信息。當健康碼在疫情防控中的使命結束,健康碼系統中存儲的數據也應該徹底刪除。狀告開發商采集人臉信息案勝訴,避免成為“透明人”依然很難丨快評
同樣是消費場景,機場與高鐵站等敏感場所使用人臉識別系統的正當性,就明顯要比樓盤采集人臉要高得多;在“必須刷臉”的消費場景比如某些網絡平臺/支付平臺,用戶可以從人臉采集里分享平臺方的收益,或是享受一定的便利(安全性另當別論),必要性也要高出“人臉信息成為商家免費產品”的那些場景;又或者在一些需要特別安全保障的場所,人臉識別甚至會是被采集者為了保障正常生活秩序的合法需求(比如私人住宅,高檔酒店,機艙,駕駛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