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寧夏固原招募“野豬獵人”:可考慮民間商業化狩獵丨快評
槍支管理法第六條規定,經省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批準的狩獵場可以配置獵槍。2024年1月多部門下發的《野豬等陸生野生動物致害防控工作方案》也提出,“依法、科學評估確定獵捕限額,核發《狩獵證》,明確獵捕種類、數量、地點、工具、方法和期限,鼓勵有組織實施獵捕”。面對野豬泛濫的現實,不妨放開商業化狩獵,向外界開放許可證并統一管理,同時完善相應制度如槍支管理、保險覆蓋,激勵社會力量參與捕獵野豬,收生態保育與商業開發之兩得。 -
專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原秘書長林建海:中國在IMF的“份額”大幅提升只是時間問題
人民幣納入SDR籃子也使得該籃子更加多元化,更具代表性,從而有助于提高SDR的穩定性和作為國際儲備資產的吸引力。 我國在IMF的份額占比遠低于美國,更低于中國在全球經濟中所占的18%左右的比重。隨著經濟的持續發展,我國在IMF的份額占比一定會大幅提高,這不是會不會的問題,而是時間問題。 中國在國際組織中的工作人員人數還相對較少,高級別的官員人數更少。因此,要加大力度拓寬、完善國際公務員人才的培養,完善相關國際組織管理法規,為國際組織在中國設立總部或分部并實現良好運作發展提供支持環境。 -
冒充專家行醫十年,靠秘方自制抗癌藥:無證“神醫”的罪與罰
根據侯元祥的供述,他在網上的簡介,包括“中國醫學院教授”“國際醫學博士”等,“都是假的”,“是為了擴大影響,讓患者相信我”。 侯靜會把六味地黃丸等中成藥,與熬好的中藥液一起寄給病人服用。在趙因看來,如此一來,即使病人服藥之后感覺有效,也有可能是中成藥起的作用。 據國家藥監局網站數據,2019年,全國由藥監部門查處的假藥案數量為14041起,而在藥品管理法修訂后的次年,此類案件的數量只有7361起,減少了近一半。 侯元祥是否可能涉嫌詐騙罪?南方周末記者就此詢問侯元祥的一位一審代理律師,沉默數秒后,該律師反問:詐騙?那不更重了嗎? -
外嫁女“兩頭空”求解:自治與法治,邊界如何劃定?
確認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是平等保護農村婦女土地承包權益的前提。 然而,長期以來,對成員身份的認定一直缺乏明確、統一的標準。 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明確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法律地位和權利,但沒有規定對它的具體定義、形式,如何成立、運作、參與經濟活動。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草案起草工作最初由農業農村部負責,后來為加快立法進程,由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牽頭、在農業農村部工作基礎上組織起草。 -
兩個“驅逐出境”,不能畫等號丨法眼
法院針對觸犯刑法、構成犯罪的外國人所宣告的驅逐出境,是一種刑罰,依據是刑法;而出境入境管理法規定的遣送出境和驅逐出境,是一種行政措施,所針對的主要是違法的外國人,只能由公安機關作出。 (本文首發于2022年12月8日《南方周末》) -
“驅逐出境”十年后還能來中國嗎?訪中國刑法學會副會長劉仁文
刑法中的“驅逐出境”和出入境管理法中的“驅逐出境”,不是一回事。 外國人觸犯刑法、構成犯罪被驅逐出境,多久后能再次進入我國?并無明確規定。 出入境管理法也有“驅逐出境”的規定,被驅逐出境的外國人,十年內不準入境。但這屬于一種行政強制措施,由公安部門決定執行,主要針對違法的外國人適用。 -
突發事件應對法首修:法律改名,“分拆立法”被否
這次修法主要回應了應急管理體制改革之后出現的一些新情況,以及疫情防控所提出的新的制度需求。 專家組曾建議利用此次修法的機會,完善緊急狀態制度?!叭欢?,立法機構還沒有這方面考慮,應對法還是處理常規應急問題?!? 起初,應急管理部門計劃將原有的應對法更名為應急管理法。意見遭到了反對,因為這容易使公眾聯想到該法的執行主要是應急管理部門的事情。 (本文首發于2022年1月20日《南方周末》) -
違規征地 行賄官員 ——暴力強拆引發的“詐騙”案
吉林省檢察院抗訴認為,蘆志鋼不構成合同詐騙罪,原審法院認定事實錯誤、適用法律錯誤。吉林省高院已開庭再審。 華宇集團董事長趙洪新在2011年找時任四平市委書記劉喜杰幫忙,劉隨后在大項目協調會上提出加快項目拆遷進度的要求。趙洪新先后向劉喜杰行賄13萬歐元。 土地管理法明確規定,集體土地的征收主體應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但在海豐村村民簽署的征地補償協議上,征收人都是開發商華宇集團。 (本文首發于2020年8月6日《南方周末》) -
澳籍女子返京拒絕隔離外出跑步 被注銷工作許可限期離境
3月19日,北京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發布會,北京市公安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潘緒宏介紹,3月18日,北京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境入境管理法》第六十七條等規定,決定依法注銷梁某妍工作類居留許可、限期離境。 -
中國原創新藥寥寥無幾,藥品法欲為藥企吃“定心丸”
國家藥監局和各直屬單位將盡快配套修訂《藥品管理法實施條例》。12月1日之前,《藥品注冊管理辦法》和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的相關規章也將力爭出臺。 國內上市和在研新藥絕大多數都是在已知藥物靶點和作用機理上的改進,原創性不足;企業扎堆涌向PD-1/PD-L1等熱門靶點,同質性競爭加劇,純屬原創的中國新藥則寥寥無幾。 在生物技術領域里,識別市場泡沫不那么容易。投資者和準備去融資的公司永遠處于信息不對稱中,因此投資特別謹慎,整個市場都是不斷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