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院出軌門女主受質疑:警惕“4+4”醫學教育淪為特別通道
主管部門與相關醫學院校有必要檢討其中可能存在的涉及教育公平、職業倫理與醫療安全的問題,進行必要的制度修補與完善工作,回應公眾的疑問。4+4項目應該更加規范透明,或許可以由有更高公信力的第三方進行筆試,提高考試錄取的公信力。 -
2030年世界杯或再擴容,中國足球“穩了”嗎?
世界杯“擴軍”,就像高考擴招,直接受益的不是“學霸”,也不是“學渣”,而是那些徘徊在錄取線以下一點點的學生。在各大區預選賽上經常功敗垂成的二流球隊,比如中國隊,將成為這次“擴軍”的最大贏家。 論競技水平,中國足球幾無可觀,但是在國際足聯看來,中國足球背后潛藏著驚人的價值,世界杯不應該沒有中國隊。 -
AI時代,語文還要背課文嗎?丨議教
由于中高考按學生的考試分數和排名來評價與選拔學生,基礎教育各科目的應試化傾向難以扭轉,語文教育的應試化傾向在過去三十多年時間中有加劇趨勢。 隨著AI的快速發展,我國基礎教育也在推進“AI+教育”。但是,當前的“AI+教育”,在具體教學中往往演變為“AI+應試教育”,即用AI技術來服務刷題、提分、總結考點。 -
2025年高考時間確定,6月7日開始舉行
-
01:55
蘇州中學招老師,要清北生不要師范生,你怎么看
近日,蘇州中學前往高校招聘應屆畢業生當老師,要清北生不要師范生,引發熱議。根據該錄用名單,13人中,清華6人,北大4人,有八位博士,五位碩士,無一人是師范背景。 蘇州中學,在江蘇可謂是家喻戶曉,高考成績名列前茅。而他之所以能成為好學校,好學生和好老師功不可沒。 所謂好學生,自驅力往往很強。所謂好老師,就是既有學科天賦又有教學能力,令一般學生有效提升對學科的理解、達到系統掌握與有效運用的水準。這是絕大多數學生自學所不能企及的高度,也是照本宣科的一般教師所無能為力的。 -
成為三個月寫一篇稿子的記者,是好選擇嗎?| 記者手記
向語言的盡頭跋涉。 -
“我們都有光明的未來”:一群北大師生的教育實驗
-
從自命題到統考,考研大變局
中游高校用統考卷的比較多,一頭一尾的學校自命題居多。好的學校目的是選拔人才,自命題難度很高。而尾部高校采用自命題是為了招攬生源。 研究生本應是選拔性考試,更加開放的題目和多元綜合的考評方式,才能選拔出理想的生源。但初試用同一張卷子,更多考的是應試能力,“要求學生在大學期間還要像準備高考那樣去卷,使得大學高中化”。 -
北京教育考試院:未調整北京高考語文整本書閱讀考查方式
-
高考16次,是唐尚珺的偏執嗎|記者手記
或許你不同意唐尚珺的想法,但也要承認,他的這些想法都是在他自己的經濟、家庭及認知基礎上產生的,并非出自性格上的固執或認知上的偏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