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朝三百年,忽然就有了馬?殷墟之謎不只甲骨文
在早商和中商時期,考古學家沒有發現任何家馬的考古遺跡,既無馬骨遺存,也無馬車構件。這些東西在殷墟的晚商時期突然出現,并且作為新生事物的馬車已經具備了極高的“科技含量”。 -
從《翦商》作者李碩服中藥康復說起
人體是復雜的系統,理論上有許多藥物對某些疾病有效,但是人類不知道,或者知道但是缺乏可靠證據。另外,人類認知有限,不排除有一些未知的偶然因素導致奇跡發生 -
周墓殉人Vs《翦商》:“周滅商是為了廢人殉”成立嗎?
儒家從實際上并不算黃金時代的商周提取一些積極因素,構建出與近代社會若合符節的“三代之治”,確實是很了不起的本事,將“三代之治”作為黃金時代的代名詞以鞭策現實也未嘗不可,但是從還原史實的角度,對商、周兩朝都沒有必要溢美 -
《翦商》呈現的商周之變、華夏精神的人文化與古史脈絡
周替代商,周取締人祭的嘗試,是中華文明從敬鬼神、宗教化到愛世人、世俗化的第一步,是未來中國實現周秦劇變,建立韋伯意義上的現代性政權的關鍵支撐,具有突出的進步性和人文價值。 -
《翦商》呈現的上古經濟發展、商周之變與華夏民族國家的形成
盡管考古學顯示的上古人類歷史是如此殘酷,但還是有周公旦這樣的人出來,強忍住復仇的沖動,盡力彌合曾經不共戴天的不同群體之間的分歧與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