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密州看東坡:一懷悲憫,滿腹珠璣
蘇軾曾在密州“把酒問青天”“酒酣胸膽尚開張”“夜來幽夢忽還鄉”“詩酒趁年華”,山東半島風土與所歷所感,觸發蘇軾創作出“密州四曲”,抵達一個詞作高峰。蘇軾與密州,彼此有幸,彼此成全。 -
四川省人大常委會原黨組成員、副主任宋朝華接受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審查調查
-
去杭州看東坡:沉醉西湖,不負西湖
杭州是蘇軾除開封之外為官時間最長的城市,兩度赴任,加起來將近五年。 自從東坡來過,這里的模樣、風韻便迥然不同:前一次,湖山令他流連,他則妙筆生花,為之傾情代言;后一次,他不但清除積弊,還以巧思妙想,優化西湖。東坡的足跡,讓杭州添了無數詩痕、趣事,愈發風月無邊。 -
鵬舉鄂州:駐節武昌時期的岳飛
屯兵鄂州七年的岳飛聞訊出兵,揮師逆襲,大舉北伐,這就是岳家軍在郾城、穎昌等戰役中大展神威連敗金軍卻又因十二道金牌功虧一簣的紹興十年北伐。 歸根結底,正如本文開頭所介紹的“鄂州”與“武昌”地名的逆轉一樣,南宋軍隊的服務對象其實也在朝廷與岳飛之間發生了逆轉:朝廷要的并不是一支服務國家的軍隊,而是服務趙家一己之私的私兵,而岳飛在鄂州編練的岳家軍,才是矢志北伐,收復舊都,打過黃河,直搗黃龍府的南宋軍隊。 岳飛、岳家軍乃至南宋王朝的悲慘命運,正是根植于帝制時代的這種悖逆之中。 -
去湖州看東坡:風物正愜意,災難已降臨
蘇軾的《湖州謝上表》說,湖州山水清遠,富足安寧,一向被視為優待賢者的佳郡,然而,有兩句話似有弦外之音,惹出災禍:“知其愚不適時,難以追陪新進……” 謝表立刻成為靶心…… -
宋朝版“狂飆”,為何口碑兩極分化?
-
夢想綻放,理想幻滅:追尋蘇轍的河南印記(下)
盡管蘇轍生命中最后的12年時光是在潁昌(今河南許昌)度過,他的子孫也在這片土地上繁衍,但在許昌尋找蘇轍的歷史足跡,卻頗費周折,許昌主打的文化牌是“三國文化”:曹魏不夜城、曹魏古城、曹丞相府…… 跨越千里追尋蘇轍的河南印跡,在書本詩賦文章與大地遺跡互證的探尋過程中,我在求索,作為大時代下的蘇轍,他是如何做到在沉于底層幕僚長達二十多年中韌而不折、感而不傷,在有限的空間里最大程度地去完成自我的?長達十幾年的隱居,他又是如何拋卻曾經苦苦追求的政治抱負,在濁世的淤泥中開出自己的學術之花的? -
夢想綻放,理想幻滅:追尋蘇轍的河南印記(上)
-
周思成:一個歷史學“青椒”的邊緣行走
“我感興趣的是中國幾千年積淀下來這么多政治思想,譬如‘民本’、‘華夷’、‘天命’這些觀念,到底對中國人的實際政治運作有什么影響:它們對當時的政治決策起了怎樣的作用?那些皇帝、官員真是按照那些政治思想來行動的嗎?還是說只是當作表層話語來論證他們自身已經設定好的目的?如果是事先設定好的,這些目的與他們所持的政治思想之間有什么關系?”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
“周處除三害”:傳說背后的歷史真實是什么?
周處的家族,是陽羨周氏。陽羨,就是今天的江蘇省無錫市下面的宜興市?,F代之所以會叫宜興,溯本追源,和周處他們家還有關。就是因為東晉建立的過程中,周家功勞太大,尤其是周處的兒子功勞太大,號稱三定江南,就是江南地區三次叛亂,都是他給平了。因此陽羨改名叫義興,義氣的義,這是東晉朝廷對他們家表示感謝,你們家太有道義了,就應該振興,所以叫義興。到了宋朝,宋太宗叫趙光義,為了避他的諱,義興又改為宜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