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政協委員徐玖平:開發心理健康大模型,防范重大極端事件
心理咨詢師數量較少,且城鄉分布不均。建議開發心理健康大模型,提高心理評估和干預的覆蓋率與可及性,以更精準的方式“智能化”篩查潛在的需要重點監測人群。 保障安全不應以犧牲隱私為代價。在發揮技術優勢的同時,確保心理健康數據的合理使用,使其取之于民、服務于民,而非成為隱形的“電子圍欄”。 調解須在合法合規框架內進行,禁止突破法律底線“息事寧人”。限制無理訴求進入調解,保障弱勢群體合法權益,避免“按鬧分配”擠占公共資源。 -
建立背調制度,保護未成年人
“背景查詢和健康檢查”的范圍,確實應當擴大到“存在可能危害兒童身心安全、不宜從事學前教育工作情形”,這涉及到很多具體而微的篩查內容,比如幼師候選人的社媒內容、心理健康狀況、人際關系圖譜、公開場合的發言,等等。一旦發現幼師候選人存在“逆天發言”,關注了極端思想的社媒賬戶,又或者在精神健康上存在問題的話,主管部門就應從嚴篩查其入職資格。 -
河南南陽三歲男童被狗咬傷去世:兒童友好應先保證游玩安全丨快評
兒童友好,首先要保證兒童的安全,使兒童可以放心地在公共場所自由活動,人身安全不受到威脅。而寵物,尤其是大型犬只對兒童身體和心理上的威脅,是不言而喻的。兒童活動場所必須對犬只進行管制。 -
各有“算盤”:美日菲舉行三邊峰會,以色列從加沙大規模撤軍丨知世分子
鑒于美日菲之間圍繞戰略目標與成本分擔方式的分歧,以及各自存在的內部制約因素,短期內三國難以形成正式的安全同盟。 伊朗可能的報復力度和方式、以色列國內政治情勢的發展,均會影響巴以沖突接下來的走向。 美國向烏克蘭提供所謂“繳獲”伊朗的武器,還是在打心理戰,想給對手難堪。 -
馬斯克將OpenAI告上法院丨科創要聞
此前馬斯克對OpenAI的指責,總被人解讀為“酸葡萄”心理,但是整份文書讀下來,還是頗引人深思,OpenAI這8年多來是如何從開放走向封閉的呢?“安全”究竟是不是商業的遮羞布? -
“丑小鴨”的生長:一所學校防治青少年抑郁的探索與思考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
3個月保護16位女性,人身安全保護令跨出婚姻家庭邊界
新婦保法實施至今近三個月,根據公開報道梳理,各地根據新規簽發的人身安全保護令,至少已經保護了16位女性。 一對夫妻間發生家暴,在沒有保護令的狀況下,警方出警時,受害者傷情需要達到一定程度才能構成治安處罰,再嚴重就是刑事處罰。而如果傷害程度沒有達到上述兩種情形,警方只能作勸導。 在萬飛看來,保護令能起效,更多是種心理作用,“對受害者來說,收到保護令能獲得安全感;對施暴者是種威懾,意味著動手后會受到法律制裁”。 -
網絡暴力為什么能殺人?“被幾百幾千根大頭針扎,真的會扎死你”
盡管網絡暴力已經成為全球性的公共健康問題,但目前還罕有專門針對網暴的心理援助服務。 “網絡暴力對于任何一個人來講,都是生活當中一個比較大的、應激性的創傷事件,它一定有隱藏性的危害。當遭遇了這種創傷,人會本能地、反復去體驗這個事件,心理學中叫‘閃回’,關了電腦、遠離了社交網絡,它還是會不自覺地在你腦子里面反復體驗,會有很強的自我懷疑和不安全感,慢慢就會造成一些心理問題的出現?!?/div>推倒摩托車老人去世,車主堅持索賠:維權到底抑或不放過死人?丨快評
如果公力救濟的堤壩在這里開了個口子,那么豈止“今后大家停放在外的摩托車都不安全”。從維權成本高昂、司法程序窒礙難行來看,本案可謂是另類的“反向彭宇案”。如果當事人的訴愿仍然難以滿足、只能吞下財產損失苦果的話,公眾心理恐有從“不敢扶老人”進化到“不敢惹老人”之虞。這不但是對“壞老人”“老壞人”的縱容,更是對守法老人合法權益的潛在侵害。心理咨詢師崔慶龍:我相信人們可以逐漸重建生活秩序丨我信
你會發現疫情后,大家狀態的變化不會來得這么快,我們的心理節奏在匹配現實環境變化時存在著滯后性,尤其是安全感的恢復。 我們要敢于像從前那樣去維護、重新創建自己的人際關系,甚至要更主動。在行動上和意識上要向著以前的自己回歸,在一個人都有保留和保守的環境下,我覺得那些主動出牌的人會有更多機會。 當我們有一點點余力,感覺能為自己做些什么的時候,我們可以試著去啟動一些東西,在疫情之前,你想要做什么沒有做,現在可以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