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疾控專家:新冠感染的臨床嚴重性未發生顯著變化
-
新冠感染又抬頭?高危人群需警惕
知名歌手也“中招”,讓新冠病毒又引發關注。 目前感染人數在北方部分省份已經有下降趨勢,南方一些省份還處于上升的趨勢,預計在一兩周內會達到高峰并回落。 -
新冠增加心腦血管疾病風險的新認識
最新研究為新冠病毒對心血管的長期潛在影響提供了新的認識,在新冠疫情早期感染原始毒株的未接種疫苗者,罹患心臟病、中風及全因死亡的風險顯著增加,且在感染三年后沒有減緩的跡象。 -
猴痘警報再起,新冠感染波動丨周一健
由于猴痘病毒可以通過體液、呼吸道飛沫傳播,因此性行為是猴痘主要的人際傳播途徑。潔身自好,避免與健康狀況不明的人員發生性行為是預防猴痘的重要方法。 張文宏分析稱,包括中國在內,全球新冠感染都進入了波動性區間,基本以5-6月為一周期交替。 -
新冠KP.2變異株短期內引發新感染高峰可能性低
-
過年返鄉報備引質疑后撤銷:社區任性弄權還是背鍋? | 快評
春節返鄉團圓,是每個打工人心底的期盼,更是每個人天賦的權利。在新冠病毒感染“乙類乙管”之后,目前國家層面沒有任何法規和政策限制人員的自由流動,要求返鄉人員報備,沒有任何法律依據。 -
“兒科荒”背后:人手緊待遇低,老難題探尋新解法
多病原體疊加高發的特征使得這輪呼吸道疾病感染潮成為新冠疫情后醫療系統面臨的又一次重大考驗,兒科醫療資源配置失衡導致的“兒科荒”老難題再次引發廣泛關注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
新冠疫苗:每年秋天來一針?
新冠疫苗的主要作用是預防重癥而非感染,高危人群接種受益最大。對于低風險人群和未成年人,今年秋天是否需要再接種,科學界仍存在爭議。 -
“三陽”來了?11月將現新冠感染高峰?醫生回應了
-
“二陽”大學生,住進健康驛站
截至2023年6月4日,北京新冠病毒感染的報告發病數連續6周位居法定傳染病首位。 5月27日,一張勸說有咳嗽癥狀的人離開自習室的小紙條,甚至在社交媒體上引發了數千人的討論:“同學,你好,為了大家健康,身體不適就不要在自習室了,謝謝?!? 那些迫于旁人壓力“住”進健康驛站的學生意識到,人們對于新冠陽性的看法,并未隨“乙類乙管”而完全恢復到從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