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枝裕和《怪物》:并非要在電影中給出答案
(提要)他的影像總交織著殘酷與溫情,常從家庭的瑣碎日常出發,在呈現生活片段的同時,將觸角延伸至對人性、當代家庭關系和社會現實的洞察。 “我父親非常喜歡賭博,當我長大成人之后,我不想變得和他一樣。我母親喜歡電影,所以我總想讓自己相信,進入電影行業是因為我母親的影響。但后來我才發現,我之所以會選擇拍電影,是因為我也是個賭徒?!?/div>《掮客》 失效的家庭烏托邦
是枝裕和以先抑后揚的方法為我們構建了人物命運觸底反彈的可能性,卻恰恰阻止了我們對問題的問責,讓整部影片顯得懸浮和虛假。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變溫柔的是枝裕和,反而不好看了
除了洪尚秀,還沒有哪個亞洲導演,能在法國這片電影熱土上正常發揮過。向來以穩著稱的是枝裕和,也不例外——《小偷家族》導演新作,還好沒錯過
說起日本最受歡迎的導演,是枝裕和一定位列其中。 《海街日記》《如父如子》《比海更深》《步履不?!贰谒酝凶髌分?,家庭關系是繞不開的題材。日常生活的瑣碎,平淡舒緩的敘事,細膩的情感描摹,他的影片總是透露出一股淡淡的詩意。是枝裕和婁燁新片角逐“金獅”
第76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開幕,主競賽單元競爭激烈是枝裕和、李安、伯格曼,用電影拷問原生家庭
之所以人們越來越懼怕于婚姻和家庭,恰恰反映出家庭的定義的窄化。在傳統的定義中,家庭的組成形式是一對夫婦和子女,但在現代家庭的定義無疑可以變得多元化。 “知道”(nz_zhidao)跟你談談,是枝裕和、李安、伯格曼,他們眼中的原生家庭。電影背后的是枝裕和
在橫濱的影院,看完《小偷家族》,伴著細野晴臣的音樂,看到全體演職員字幕最后靜靜浮出的那一行小字“原案·腳本·監督·是枝裕和”,我感到自己再度完全陷入是枝的世界……《小偷家族》:這一次,是枝裕和不再相信親情了
“我們都被騙了”,這是一部令人笑著心碎的杰作
“我對他們無所謂同情,也無法用簡單的愛與恨來評價,我只是靜靜地站在一旁,與他們拉開一段距離,看著這一切的發生。他們本就是日本社會真實存在的那一部分人?!?/div>是裕和的優雅虐心術 (從65848復制)
時光荏苒,一度被稱為日本最好的“青年”導演之一的是枝裕和,也老到差一年就整50歲了,作為他的影迷,我也在最近才看到他1995年上映的首部劇情長片《幻的光》的光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