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人走路也要“保持安全距離”?法律不應強人所難
“法不強人所難?!边@句法諺蘊含的精神是,法律不應該強加給人過高的注意義務,法律不應強求任何人對無法預見的事情承擔過錯責任。 -
禁止違規異地執法、增強剛性約束,司法部解讀民營經濟促進法
“我們大致統計了一下,在整個法律條文中,關于‘平等’‘公平’‘同等’的表述總共有26處?!?/div>單身與不育趨勢正在重塑人口格局丨刊中人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男子申請改名“周天紫薇大帝”被拒:行使姓名權是自由,但要自負其責
無論是你改成鮭魚而改不回去了,還是改成了王者榮耀或是修仙名字,只要不違反現行法律法規,自然人都依法享有改成某個名字的權利,但也要自負其責承擔改名的后果。社會大眾不妨對這類改名行為報以自然心與寬容心態,而立法者也可評估以更為細致地立法,保護自然人的姓名權,并在個人自由、公序良俗、公共利益之間取得更好的平衡。醫生舉報男童疑遭生父虐待:強制報告制度要真正“強制”起來
強制報告制度應真正“強制”“剛性”起來,讓應當強制報告的義務主體負起責任來,追究應報不報者的法律責任,倒逼他們行動起來。普通人對身邊發生的疑似侵害兒童事件,也應及時報告與檢舉,筑成一張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安全之網。為自動駕駛做好萬全準備
自動駕駛是汽車技術發展的重要方向,甚至已成為國家技術實力的競爭賽場。目前中國不少城市都在試點L4級無人駕駛出租車,只是限于成本等原因,尚未全面推廣。而技術的進步是飛快的。很可能不久后,就有車企能夠以較低成本在量產車上實現L3級甚至更高等級的自駕功能。法律法規以及技術標準,有必要為此做好準備。“被精神病”再成輿論焦點:強制送診住院必須嚴守法定程序
兩起事件的真相仍然有待調查與公布,關鍵在于強制送診、強制住院是否符合法定程序,醫生的診斷和治療是否符合專業標準。相關部門應及時調查并向社會大眾公布真相。而在呼吁恪守職業倫理與法定程序之外,公檢法機關還應對查實的“被精神病”案件的相關責任人予以嚴懲,如此方可以法律的威懾力來壓住人性之惡,保障正常人與精神病人的合法權益。商場試吃員曬工資條被開除,怎么看職場中的“保密協議”與“外派用工”?
江蘇南通山姆會員店試吃員因曬工資條被簽約公司以“違反保密協議”為由開除,引發對職場保密協議和外派用工邊界的爭議。有律師指出,普通員工薪資不屬商業秘密,企業濫用保密條款或涉嫌違法。而對外派用工中存在的“假派遣”和“假外包真派遣”現象,專家呼吁應細化用工法律關系界定,強化監管與執法力度,遏制企業規避責任,切實保障勞動者的知情權與合法權益。不是搞“法律獨立王國”:求解跨區協同立法難
鄭州“7·20特大暴雨災害”發生后,2023年年底,河南省人大常委會向鄭州、開封、許昌、周口等四市明確提出協同立法任務,以解決上下游標準不一致、管理不統一、治理不同步等突出問題。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探索區域協同立法”后,全國人大常委會也強調要“指導地方探索區域協同立法”。母親涉黑,南陽一法官申請為母辯護
鑒于被告人人數眾多、案情復雜,為了保障庭審質量和效率,法院決定分案審理。但在畢祺祺看來,分案會分散被告人的辯護力量,不利于保障被告人之間的質證權。 “家屬辯護人不同于律師,因為法律知識的缺乏和親情關系,可能有些越界行為,所以需要法院的同意,否則相關權利就無法實現?!?/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