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股創新高,“凍資王”頻誕生:港股迎來價值重估時刻?
“香港市場本質上是一個資產的‘颶風港’,而不是‘避風港’,它同時受到全球經濟(如美股)以及國內經濟(如A股)的雙重影響?!? 2025年以來南下資金累計流入港股超2600億港元,已經連續20個月凈流入。 這一次并沒有明顯的刺激政策出臺,“大家都在做的是資產重估,尤其是中國科技企業跟民營企業價格重估?!?/div>學巴菲特滾雪球,你為何“咬牙堅持”也學不會??
他把凈值的高低(外部計分卡)變成了組合生產自由現金流的多少(內部計分卡),而他的選股方法始終保證自由現金流是隨時間增加的,這就是他不選科技股的道理。 這樣,他的組合中的自由現金流就隨著時間的流逝而不斷增加,同時他又能完全支配——這相當于他可以持續地“定投”,而“定投”是應對股市的最簡捷贏法誰在抄底A股?
已有散戶在二季度接替機構進入白酒個股。貴州茅臺2021年半年報雖然顯示業績增幅放緩,但股東戶數增幅不小——二季度末股東戶數為14.63萬,一季度末為13.65萬,環比增長約7%。2020年四季度的時候,這一數字也只有11萬不到。 美國散戶通過ETF買進了中國科技股在內的重挫個股。蔚來汽車、小鵬和阿里巴巴是買單最多的三支中概股。科技向左,消費向右?后疫情時代A股新邏輯——打火鍋、下餃子、吃面條
在這輪調整中,不少資金都分散了投資配置,轉入避險模式,即從之前的重倉科技股,到現在配置部分消費股對沖,這也是一些業績較好的消費股受資金青睞的原因之一。誰造就了A股“科技?!??
“一些ETF成分股的市值太小了,一旦基金大量買入,相當于鎖定了一部分流通股,剩余的流通股如果過小,很容易出現莊家控盤的情況?!? 市場一旦出現恐慌,ETF的投資者會爭先恐后地拋售自己手中的ETF份額,這就意味著拋售ETF籃子中的個股,導致市場崩潰。 截至2018年中報,國內ETF規模最大的五只ETF中,前十大股東中全都有中央匯金投資有限公司的身影,ETF已經成為股市的重要調節器。創業板大跌,A股風格凌厲切換!八成私募對科技股說No
A股一旦跌下去,有72.73%的私募認為是抄底的良機。81.82%的私募不支持現在去參與科技股。巴菲特股東大會干貨滿滿涉科技股、中國投資機會等問題
5月4日晚間,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在美國中部小鎮奧馬哈市舉行舉行了2019年股東大會。郭信平:站在姚明肩上的技術狂人
通過與籃球明星姚明的結緣,郭信平使合眾思壯公司增添了一絲娛樂色彩。在16年創業期之后,老師出身的郭信平即將帶領公司走入資本市場,并可能獲得逾30億元的賬面財富。向后15年,遠眺2022
美國在1900年代進入第一個鍍金年代,其時,占總人口1%的家庭擁有了42%的社會總財富;其后,財富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分散,到了2000年,美國進入科技股引領的第二個鍍金年代,財富又一次地集中了起來,這一回,45%的社會總財富又聚集到1%的美國人手中。但斌堅信中國將重演這樣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