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2:53
互送對方進精神病院,到底誰有???動畫重現精神病診斷爭議丨重現
因為一次裝病“騙藥”,山東淄博一名大學生被父母送進精神病院。2021年,服藥三年后才確診精神病的莫楠(化名),被父母送到淄博精神衛生中心強制住院。兩年后,為了證明自己沒病,莫楠陪同父母前往山東精神衛生中心“體驗”,結果父母也雙雙確診精神病。 精神病診斷存在一定的主觀性與模糊性,可能裝精神病,也可能“被精神病”。莫楠狀告醫院在住院期間未對他修正診斷。專家鑒定則認為,醫方醫療行為不存在過錯。最新的診斷不能抵消八年的“病史”,莫楠仍在收集自己“沒病”的證明。 -
隱秘的角落:困在精神病院的中國留學生
-
父母送兒子進精神病院后也被確診:警惕“精神病”的自由裁量權丨快評
現行《精神衛生法》是有一些bug可以卡的。除了精神科執業醫師的“自由裁量權”很大之外,家庭成員也可以利用醫生的這種“自由裁量權”,合法地對別的家庭成員施行人身控制,令其“被精神病”,從而達到支配后者的人身與財產等惡意目的。 -
千萬富翁父親被兒子送進精神病院:莫讓醫療機構淪為人倫悲劇的幫兇丨快評
這對兒女等于是借助現行法律的漏洞與醫療機構的疏失,人為地編織了一個盜墓場景,并將父親留在了洞內?,F代社會出現這種小說影視劇里才有的“盜墓情節”,堪稱是對人倫親情的巨大打擊,“推廣”了一種新型犯罪手段,增加了公眾的不安全感。 -
誰才是精神病人?互送對方進精神病院,一對夫妻的恩怨情仇
對于是否存在家暴、誰在出軌、誰有精神病的描述,屈艷和丈夫淵強持不同說法,唯有在被精神病院強制收治和求助無援上,夫妻二人均感受到了相同的無助與憤怒。 -
夫妻先后送對方進精神病院:人性之惡可怕,“來了就住院”的精神病院也很可怕丨快評
精神病院是營利機構,甚至有精神病院擬上市引發熱議的。在營利心的驅使下,它有動機放松收治的標準,以收治更多的病人,從每個病人身上賺取更高的客單價,所以也有能上就上、能上多上治療手段的動機。當家屬拿出所謂患者的診斷報告甚至只是一些可怕的描述+愿意花錢,醫院能按捺住營利沖動,恪守職業倫理嗎? 要解決把人胡亂收治入精神病院的問題,只有一個辦法:每查實一起這樣的案子,送入方與接收方都應該以非法拘禁罪與故意傷害罪等入刑。不如此,按不住人性之惡。 -
和王沐導演聊《溫柔殼》:我在精神病院里,看到了很多人追求愛情的決心
-
01:33
譯作文字里的金曉宇,不只是“精神病院里的天才兒子”
17日晚,一篇題為《杭州男子從殯儀館打來電話:能不能寫寫我們的天才兒子》的新聞報道悄然在全網刷屏。很多人被金曉宇和他父親的故事打動,但很多人其實對作為譯者金曉宇的文字魅力,并沒有十分了解。他所翻譯很多作品,都比較偏意識流,在某種程度上他似乎在跟隨跳躍的想象力上更有優勢,就像一位讀者評價:“譯者文字中渾然天成的陌生感,剛好契合了小說的內容?!?/div>“住在精神病院的天才兒子”全網刷屏:“神經病”造就天才?
某些精神病人的意識已不受社會和教育等各種觀念所限制,他們的思維模式當中不存在“正常人”所謂的思維框架,有著各種“正常人”看來出乎意料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曠野微光:作家李蘭妮在精神病院的日子
“我不是瘋子。我住在精神病院。我要出院?!痹凇兑暗仂`光》的最后,李蘭妮如此宣稱,病人要克服病恥感,公開說出自己的病人身份,這是精神康復的前提。 (本文首發于2021年10月28日《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