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吐魯番:沙漠綠洲雙城記
暮色中,火焰山褪去赤焰,化作一片溫柔的赭紅,吐魯番此刻又恢復了它西域的身份,詩人的豪情、交河的劍痕、高昌的諾言、柏孜克里克的淚痕,在文明交匯的熔爐中淬煉成獨特的紋路。 千百年來,面對人世滄桑,這片沙漠綠洲將自己拆解再重構,經歷道道輪回,如今正重新醒來。 -
塔莎古道:從亙古荒涼到煙火人間
起自帕米爾之巔,翻越喀喇昆侖與昆侖,終于塔里木盆地西南邊緣,塔莎古道因為兩座縣城——塔什庫爾干和莎車——而得名。這條古道,玄奘法師走過,大唐鐵騎奔馳過,還有善于經商的粟特人往來過,如今,是他們的后裔——塔吉克人的杏花鄉。 -
03:0
在巴中石窟保護“盛唐容顏”
隋唐以來,往來的官吏、商賈、文人、畫師也將中原乃至西域的佛教石窟藝術播撒至此。 -
在新疆考古六十年:王炳華的西域漫游
一個一個的考古點,多年后在王炳華的腦子里連成了一個大的歷史畫面,這個畫面是傳世文獻中難以見到的樣子。 -
一騎絕塵:霍去病與河西走廊
霍去病攻略河西走廊這一鎖鑰之地,對于漢王朝來說極大地縮短戰線、減輕邊患;而對于后世的中國來說,河西走廊打通了從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使得絲綢之路這一歐亞貿易大通道的建立成為可能,它肇始于張騫的勇敢探索,而奠基于霍去病的大膽開拓。 以“酒泉”為名設郡后四年,封狼居胥后兩年,霍去病因病早逝,僅得壽二十四年。他如同天際的一顆流星,劃出一道璀璨光芒之后就迅速消失于歷史的夜幕之中。 -
喀什背后,戎馬西域
建功異域、萬里封侯,這些驚心動魄的故事背后,是一個民族慷慨剛健、浪漫彪悍和勇于探索的性格特質。更為重要的是,無數后來者循著他們的足跡前行——其中就包括可以比肩張騫的另一位年輕人——促進東西方交流交往,這才有了后來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 如今,這些名字,被一并銘刻在公園內張騫博物館的墻上,供后人憑吊??粗麄兊拿?,一個個詞語在腦海中閃過:將星云集、英雄輩出、慷慨悲歌…… -
《盛世迎祥·西域獻禮圖》國寶特展廣州開幕,鵬瑞藝術盛事獻禮灣區!
-
再訪“山地之王”:高仙芝的西域足跡
在之前《探訪“山地之王”:高仙芝的高原足跡》中,這位膽識超凡的將軍收復小勃律,之后還陸續平定了東西兩線的吐蕃攻勢,將大唐的軍事控制線由蔥嶺東部外推到了蔥嶺西部,達成了穩定西域、拱衛中原的戰略目的,可以說達到了個人軍事成就的巔峰。 然而就在此時,他收到了拔汗那的求援書,請求他在班師前順道討伐石國,于是歷史上有了唯一一次大唐對大食的遭遇戰…… -
明代西域貿易衰落Vs漢唐成功經略西域:氣候因素不可忽略
1900年以來是一個新的暖期,這次氣溫升高一直持續到了現在,而且至今勢頭未減。根據1980年代到2002年的記錄,發現西北降水一直在波動增加,而且這個趨勢同樣維持到現在。水文調查也顯示,克孜河、疏勒河等內陸河流量都在增加,鹽湖、青海湖、烏蘭烏拉湖等內陸湖泊面積也在顯著擴大,塔克拉瑪干沙漠東緣甚至出現了新湖泊。目前中國的氣候,已經追平了北宋。如果再繼續升溫下去,將可能重現漢唐那樣的暖濕期。而西域是否又會迎來一個,像漢唐那樣繁榮的綠洲時代? -
夏特古道:觸摸西域的千年滄桑
每年五月中旬到十月,夏特古道北段昭蘇方向對游客開放。南段溫宿方向目前還沒有對外開放,考古、科研以及施工人員需要向當地邊境管理部門申請同意后方可進入。作者有幸進入南段,并攀上古道內最險峻的冰川半腰。 夜宿天山山脈最高峰托木爾峰下,竟然聽到半夜雞鳴,恍然“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何故?請跟隨作者一道探索神秘的夏特古道南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