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怒江大峽谷看?。骸癆I醫生”當助理,“數字飛刀”跨山川
大樓建好了,發展空間變大了,人才從哪里來?幫扶的專家,終是要離開的,對怒江而言,怎么擁有一批屬于自己的人才,更加重要。 “輔助診斷實際上是補齊了基層醫療能力不足的短板,應該關注什么、檢查哪些項目、考慮什么病,系統有提示了?!? “小病不出村、常見病不出鄉、大病不出縣”是分級診療的目標。怒江將目標中的最后一個表述變為了“大病不出州縣”。 -
既要守山川,又要發展,98%是山地的邊境縣如何破局?
生態保護機制、生態補償模式和發展林下經濟,其他地方是可以復制的,難以復制的地方主要是獨特的地理環境優勢和特殊的民族文化。 “刀耕火種”是獨龍族曾經的代名詞,“一座山、一把火、一片地”,這樣的生產生活方式對自然生態造成了嚴重的破壞。破解獨龍江鄉生態保護與群眾脫貧致富矛盾的基本思路,是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脫貧。 實踐“兩山”理念的挑戰和困難主要體現在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平衡難題。我們感到生態環境監管壓力大了,盡管貢山縣致力于生態產業發展,但是在生態旅游開發中,游客數量的增長可能超出環境承載能力。 -
02:38
黃金半小時還很難,智能急救爭分奪秒
-
脫貧之后,云南怒江如何端穩“生態四碗飯”?
“有高水平的保護,才有高質量的發展,如果怒江滿目瘡痍,什么都看不到,就沒人來了?!? 當地人眼里,草果是“金果果”,怒江98%的面積是山地,大部分耕地坡度超過40度,找到一塊平地不易,福貢縣除了縣城以外唯一一塊平地用來建了草果產業園。 怒江地處全國版圖的末梢,地形地貌特殊,基礎設施建設難度高,鐵路和民航機場都是0?!白疖囈呀浭桥傩掌诖男腋8??!?/div>03:7云南唯一無鐵路在建的州,將“香料之王”變“金果”
02:55“生態四碗飯”,最有潛力的是森林景觀這碗飯
05:13保加利亞駐華大使:我們想讓玫瑰、紅酒,在中國市場脫穎而出
01:46“沒有生態保護就沒有旅游”:來自怒江大峽谷的歌聲
咖啡、農人、土地:平安“星云”照怒江,助特色產業生長
回望茶馬古道:古村、馬幫與集市
如同來往西域的絲綢之路,在中國西南的內地與青藏高原之間也縱橫著一條條古老的貿易通道——茶馬古道。這是一個用人與馬的腳力踩出的道路網,遍布陡峭崎嶇的橫斷山區,越過奔騰咆哮的金沙江、瀾滄江、怒江和雅魯藏布江,上到空氣稀薄的青藏高原,延伸至東南亞、南亞各國。 茶馬古道已成往事,南來北往的人們卻延續了買賣貨品的傳統,不同的生活方式在集市上交織,構成了新的風俗與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