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被敵視到保守力量的中流砥柱,天主教與美國右派的恩怨情仇
很長時間以來,美國其實是以新教立國,主流社會敵視天主教,羅馬教會在美國一直處于被打壓狀態,持續了兩百年之久。從尼克松時期開始,天主教選民逐步轉入共和黨右派陣營,到今天,已經成了保守力量的中流砥柱。 -
錢佳楠:圣徒、妓女和明星 | 洛城機密
對于19世紀主宰美國主流文化的新教徒而言,摩門教的經典是對基督教經書的模仿乃至作偽;對于20世紀以降來拉斯維加斯尋歡的游客而言,這座城一直在復制其他形象或城市,從最初復制西部牛仔、印第安勇士到之后復制古埃及、紐約、巴黎;洛杉磯則通過電影電視制造幻境,這座城的片場成為其他城市的“替身”,而其他城市又成為這座城市的“替身”。如波德里亞所言,這些擬像將想象塑造成真實,使“真實”與“非真實”之間的區別毫無意義。在《美國》中,波德里亞認為美國本身就是歐洲的擬像。 -
小學初中三學科新教材啟用,有這些變化
-
北師大教授“自傳課件”:惠而不費的“學術營銷” | 快評
短視頻時代營造了所謂“每個人都能成名五分鐘”的現象。陳志新教授獲取了比大學排課更大的曝光度,他的B站賬號也達成了“愿者來聽”的效果,這又未嘗不是他的成功,堪稱一次惠而不費的“學術營銷”。 -
選中了誰?怎么改?新教改的國家實驗
教育部已于2024年1月7日辟謠稱,義務教育教學改革實驗區和實驗校的工作任務中并無縮短學制、取消中考等內容。 在實驗校名單里,沒有出現人大附中等外界耳熟能詳的“牛?!?,一些正處于擴大辦學規模中或受到地方政府重點支持的學校,在此次遴選中嶄露頭角。 (本文首發于2024年3月28日《南方周末》) -
高峰楓的2022書單
羅新教授借助出土墓志,以生動的筆觸刻畫了一位卑微的小人物在歷史大變局中突然擔荷起意外的重任的故事。 -
教育部換帥:新部長為中科院院士
前述北航教授還記得一些細節,懷進鵬喜歡看書,也愛推薦書。學校召開的幾次會上,他都會說起最近讀了什么書,其中許多是關于教育改革發展的書。 有觀察人士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一個在科技領域工作多年,且懂教育的學者型官員履新教育部部長,將承擔科教改革重任。 擺在懷進鵬面前的首先還是進入深水區的教育改革:高?!半p一流”建設如何推進;民促法實施條例修訂后,民辦教育何去何從;備受關注的“雙減”怎樣進一步落地。 -
教育部:2021年將啟動義務教育全學科教材修訂
普通高中三科統編教材普及的時間表是2022年前實現所有省份“全覆蓋”,到2025年實現所有年級全覆蓋。 例如歷史新教材的編撰模式將原來的專題史改為通史體系,容量大、內容涵蓋面廣,知識點密度大,但敘述過于濃縮,表述不甚清晰,這給一線老師帶來很大考驗。 -
“牢記阿拉莫”已成美國精神代名詞,但為何當初得州想加入聯邦多次被拒?
美國國會拒絕接納墨西哥加入聯邦,一方面是因其經濟落后、債務纏身。另一方面是西班牙語天主教墨西哥的拉丁文化,與盎格魯撒克遜新教為主的美國WASP文化格格不入。還有個障礙:當時美國國內關于蓄奴和廢奴的激烈斗爭,南、北雙方都不希望墨西哥剩余領土和民眾加進來湊熱鬧、投奔到對方陣營去。美國處理其地緣政治的內中機巧,是要考慮自身的政治勢力均衡、選舉權的相互制衡、財政的平衡、族群與文化的兼容性等眾多因素,而與古老帝國那種“土地多多益善、來者不拒”模式,是不同的。 -
教育部:高中語文歷史思想政治新教材 2022年之前將投入使用
新教材將在2022年之前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