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汀江行:客家與畬族,你中有我
汀江流域宛如一個碩大的子宮:大山環繞,中間是適宜耕作的丘陵盆地,下游航道不暢,使之更顯得封閉、溫暖和安全;一北一南,石壁和鳳凰山,從外面源源不斷地注入漢畬兩個民族的基因……不知孕育了多久,反正這里的漢女早已像畬婦一樣天足,畬民都有了中原郡望,這片流域終于誕生了一個叫客家的新族群。 按此觀點,客家之獨特,并非因為“血統純正”,而是因為他們的族外通婚對象主要是苗瑤語族,受畬族文化的影響較深;而南方其他漢族民系的通婚對象多為壯侗語族(即侗臺語族),受百越民族的文化影響。 -
“潮汕人很想看到自己的東西”:潮語電影這十年
潮汕人在中國電影史的開篇就占據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比如“中國電影之父”鄭正秋和“中國現實主義電影奠基人”、《漁光曲》的導演蔡楚生。 “我們是1990年代之后成長起來的一代人,我們的選擇相對上一輩來說變多了。(拍片的)興趣已經成為一個可以‘站立’的地方,它的群體已超乎想象?!? 蔡杰對“盛夏觀潮2024”的一個細節印象深刻:《人海同游》放映前報幕,“本場電影由汕頭老柴枝豬腳飯店特約放映”。 -
汕頭市市長陳濤:“僑”是汕頭最大的資源和優勢丨中國市長說
“僑”是汕頭最大的資源和優勢,遍布世界四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500萬潮汕籍僑胞,始終是汕頭市建設發展的重要力量。 -
潮汕人的年:舞獅、跳“英歌”|記者過年
“以前跳英歌是為驅邪納福,現在年輕人覺得酷,倒成了‘國潮’?!?/div>春節到英國“炸街”,三百年潮汕英歌舞如何頻頻出海?
01:31饒宗頤:萬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丨那年今日
1917年8月9日,饒宗頤生于廣東潮安一個儒商之家。據他說,家里曾是當地首富。父親為他取名“宗頤”,是期望他學習儒學宗師周敦頤。他沒有辜負期望,成為了集學術、藝術于一身的國學大師。學術界有“南饒北錢”(錢鐘書)和“南饒北季”(季羨林)的說法。饒宗頤精通甲骨文、古文字學、上古史、藝術史、詩詞學,乃至書畫音律,至百歲高齡仍筆墨揮灑不息。他還通曉英語、法語、日語等多國語言文字,出版著作六十余部,著述3000萬言,代表作有《殷代貞卜人物通考》《詞集考》《敦煌書法叢刊》等。這些成就,離不開他“萬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的人生觀,要先立德、立品,再做學問、做藝術。他為人低調謙和,面對“大師”的光環,他說:“呵,大師?我是大豬吧?!保ǔ鄙欠窖浴按髱煛迸c“大豬”諧音)。2018年2月6日,饒宗頤于香港逝世,享年101歲。02:13堪稱水果界的螺獅粉,潮汕人為什么吃“酸”上癮?
還記得被“老壇酸菜事件”支配的恐懼嗎?近日,社交平臺上一則大媽腳踩腌制青梅的視頻一夜走紅,引發網友熱議,這這種奇怪的制作工藝,能做出人間美味? 這時候,潮汕人站出來了,這不就是最令我們上頭的酸嘢水果嘛,好吃極了!俗話說,英雄難過美人關,美人難過酸嘢攤,這種堪稱水果界的螺獅粉到底有什么迷人之處?潮人·日?!切┰倨匠2贿^的事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火爆全網的潮汕英歌:漢文明播遷嶺南的古老戰舞
潮汕英歌不僅有演練武藝、變化行軍隊列、對敵陣法等軍事元素,也有極強的原始崇拜、祖先崇拜和道教元素在其中,英歌隊伍在祠堂集結,祭祖后以鞭炮開道,舞步“踏罡”,其臉譜繪制則極盡李澤厚先生所說的那種“獰厲之美”,這些特點均體現了其“在祀與戎”的特點。 在中原文化與嶺南文化融合之后,英歌舞的表演目的也逐漸演變為祈福消災和展示武力。英歌舞所需的道具、服飾精巧,流程復雜,英歌舞隊伍規模的大小,彰顯了村社、鄉鎮的富裕程度。辜柳希:一片木雕就是一個故事
潮州木雕精美華麗,流行于廣東潮汕地區,從唐朝至今,在民間傳統建筑多有應用,以整木雕刻、多層鏤空的技巧著稱。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