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告別不可避免,你會如何策劃自己的葬禮?
-
國家消防救援局首場發布會,點名河南大學大禮堂火災
今年以來,共處置火災45萬起,亡947人、傷989人、直接財產損失26.8億元,火災占整個警情總數的52.1%。 近3年,電動自行車觸發的火災年均增長20%,今年已發生火災10051起,造成35人死亡。 春季開學至今,全國學校共發生火災516起。普遍存在消防安全宣傳教育培訓流于形式、學生及教職工消防安全意識薄弱等問題。 -
01:19
讀書多,壽命長,高學歷者更高壽?
讀書多,壽命長,高學歷者更高壽。2024年《柳葉刀》雜志發布了這項研究。在排除了年齡、性別和婚姻狀況后,低教育程度是成人死亡率的一個危險因素。人們接受從小學到大學18年的教育,每增加一年的教育都會平均降低1.9%的死亡率風險。受教育程度越高,越長壽。未受過教育的成年人與受過18年教育的成年人相比,兩者的全因死亡風險類似于當前吸煙者與從未吸煙者之間的肺癌發病率或死亡率。18-49歲的人群每年接受教育會使死亡率風險降低,而且,這種效益貫穿終身,即便到了老年仍一直讀書和學習,也會延年益壽。 不過,這項研究也有局限性。一方面,數據主要來自發達國家,缺少了低收入國家的數據,因此這是一個并不算全面的研究。另一方面,由于是數據分析,因此它沒有也不能解釋讀書多壽命長之間的直接關系或因果關系。 人的壽命受遺傳和后天環境的影響。后天環境中個人的生活方式是決定壽命的重要因素。有網友猜測是因為受教育程度高的人容易接受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有人猜測收入水平較高也決定了他們能過上品質較高的生活,因而體現的結果之一便是壽命較長。 -
讀書多,壽命長
成年人每年接受教育會降低死亡風險,且這種效益貫穿終身,即便到了老年,如果一直讀書學習,也會延年益壽。 -
持續的生命教育:除了知識,你還能教會學生什么?
不止是語文教師,我覺得各科教師都應該深入地去思考,如何把生命教育和死亡教育融入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中。 -
在死亡課上,他們請學生“常去殯儀館看看”
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上探討死亡,在殯儀館、墓地體悟死亡,共同抵御死亡恐懼……高校里的死亡教育,名為談死,實為論生。 -
江西通報胡鑫宇自縊細節:錄音筆透露至少兩次輕生意圖
江西省公安廳指導組組長胡滿松在發布會上致歉:“由于我們工作中的不足,一百多天才發現胡某宇下落?!? 警方認定胡鑫宇系自縊死亡,尸體發現地為原始第一現場。根據尸檢結果,尸體全身骨骼完整,各臟器在位無缺失。 胡鑫宇生前心理狀態失衡的具體表現有:入睡困難,注意力難以集中,存在自責、痛苦、無力無助和無望感,進食異常和明確的厭世等。 鉛山縣教育主管部門在致遠中學進行了心理危機干預?!按舜问录盐覀?,學生的心理健康,需要學校、家庭以及全社會的共同關注?!?/div>殞命在廢水處理間:144起有限空間事故,近九成涉盲目施救
在曝氣風機停運的20天里,福榮食品廠繼續生產,廢水池的高濃度硫化氫涌出。7位死者“在廢水處理間內就中毒了。我們去過好多企業的污水處理點,沒見過池外濃度這么高的?!? 有限空間事故成因非常相似,“基本都是作業人員未采取任何防護措施就進入,然后因有毒氣體濃度超標、缺氧死亡?!痹?016年至2019年全國發生的144起事故中,有126起涉及盲目施救,占比87.5%。 “工人穿上工作服是工人,脫下工作服就是農民,如果工廠的安全意識不足,又缺乏針對較高風險有限空間作業的培訓教育,工人們自然不會具備相應的防護知識和能力?!? (本文首發于2021年8月26日《南方周末》)走進死亡咖啡館:“在死亡面前,誰敢說自己是專家”
分享《獾的禮物》時,文晶領悟到,父親也給自己留下了兩件珍貴的禮物——樂觀與勇氣。那一刻,對于至親的死亡,文晶感覺有一絲釋然。 在死亡咖啡館里,參與者會盡量不去評判他人的生死觀,“但這種碰撞本身就很有價值”。 作為組織者,趙小白感覺自己的收獲遠遠多于付出。那一個個與死亡有關的故事,讓他愈發意識到生的時間有限、死的降臨無常,“所以更要深情地活”。 國內學界已經意識到生死教育的匱乏,但很少有人提出到底該怎么做,學者們也偏向從哲學或具體的醫學層面研究死亡,較少關注社會應用層面。 (本文首發于2020年9月3日《南方周末》)終活:越來越多日本人正在上一堂死亡必修課
“不如就在今年的賀年卡上寫上我的訃聞吧?!?9歲的砂田知昭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道。 在得知自己臨近死神后,砂田知昭立馬開始規劃死亡之前的生活。擔任導演的女兒砂田麻美則舉起攝像機,將父親最后的日子拍成了紀錄片——《臨終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