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推亞洲首批個股杠反ETF,你也能做空馬斯克了
地緣政治、貿易保護、多邊貿易體系的重重困境,都給全球資本市場帶去更多的不確定性。這或許是港交所決定在這一時刻推出個股杠反ETF產品的直接原因:防控風險。 -
限購、停牌、高溢價:瘋狂的QDII基金
場外QDII基金有投資限額,而且限額不斷升級。主要原因就是QDII基金受到外匯額度管制,供不應求。 “這些ETF的盤子很小,前十大股東大部分都是私募或者大戶,客觀上也容易淪為大資金的炒作對象?!? 互認基金填補了部分QDII基金增長受限的市場空缺。 -
選對ETF,打破A股投資瓶頸
流動性可以類比為人體中的血液流動,支撐著整個生命系統的運轉。對于ETF來說,良好的流動性確保了市場中買入和賣出的順暢,使資金能夠高效地流通并維持市場的健康運行。 -
ETF規模創新高,散戶為何熱衷借基入市?
在巨幅震蕩行情中,被視作“傻瓜式”投資的ETF也難免成為炒作對象。 和科創板類似,散戶目前投資北交所個股仍需滿足較高的投資門檻,而ETF指數基金則跨過了這道門檻,讓散戶得以參與高成長股的投資。 在極端行情下,漲停會限制基金的買入,此時會有更多現金趴在賬上,攤薄基金收益。 -
中國投資者搶購日經ETF,“被套風險較大”?
2024年年初至今,4支日經225ETF的漲幅領跑跨境ETF。 “對于個人投資者而言,在一級市場申購存在最小申購份額門檻的限制,因此只能通過交易所進行買入,從而導致ETF的高溢價?!? 目前日經ETF的交易賽道非常擁擠,一旦日經指數開始見頂回落,被套風險較大。 -
十年闖關、極限拉扯,誰是比特幣ETF獲批后的最大贏家?
法院裁定,SEC多次拒絕灰度旗下比特幣信托轉換成ETF的行為是“武斷且反復無常的”,判決SEC敗訴。被稱為加密貨幣“頭號警察”的SEC主席輸掉了關鍵一役。 “市場對比特幣現貨ETF的熱切期待,恰好說明許多年來加密資產交易市場的失敗,到頭來投資人依然指望著借助傳統金融市場來加持加密資產?!? SEC對29家主流加密貨幣交易所的研究顯示,虛假交易平均占總交易量的比例高達77.5%。其對157家加密交易所的分析發現,51%的日常比特幣交易量是虛假的。 -
碳中和基金迎巨大發展機遇 中國首批8只碳中和ETF“嘗鮮者”是誰?
-
誰在抄底A股?
已有散戶在二季度接替機構進入白酒個股。貴州茅臺2021年半年報雖然顯示業績增幅放緩,但股東戶數增幅不小——二季度末股東戶數為14.63萬,一季度末為13.65萬,環比增長約7%。2020年四季度的時候,這一數字也只有11萬不到。 美國散戶通過ETF買進了中國科技股在內的重挫個股。蔚來汽車、小鵬和阿里巴巴是買單最多的三支中概股。 -
誰造就了A股“科技?!??
“一些ETF成分股的市值太小了,一旦基金大量買入,相當于鎖定了一部分流通股,剩余的流通股如果過小,很容易出現莊家控盤的情況?!? 市場一旦出現恐慌,ETF的投資者會爭先恐后地拋售自己手中的ETF份額,這就意味著拋售ETF籃子中的個股,導致市場崩潰。 截至2018年中報,國內ETF規模最大的五只ETF中,前十大股東中全都有中央匯金投資有限公司的身影,ETF已經成為股市的重要調節器。 -
國企借道ETF套現: 投資工具為何變成減持通道?
在國有股流通受限的情況下,ETF等金融工具可以吸引更多社會資金參與到國企改革中。 “基金公司本來就需要發指數基金,上市公司股東又有(減持)需求,大家在一個時間點湊上了”。 上交所與深交所在近期規范中只強調,上市公司股東以股份認購ETF不屬于變相減持行為,但沒有明確超額換購是否合規。